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248节(1 / 2)

加入书签

因为裴永年就是这么干的。

别人一听他十天半个月就来一封信,可能以为他是很喜欢施向南,写的是情书啥的。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他那个单位接触的还大多都是需要保密的内容。

很多东西根本不能写。

他每一份信里就写了自己今天早中晚都吃了什么、吃饭的是还在想什么生活上的事情、学习中感悟到了什么人生道理等等。

真正跟他的专业相关的东西,他是一句也没有写的。

当然,写了施向南也看不懂就是了。

反正两个人的信就是要拿给家长看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里头全都一本正经。

连一句“我想你”了之类的字眼都没有出现过。

施向南有时候回想起来她跟自己对象的写信内容也是很无语。

这也叫谈恋爱?

异地见不着人就算了,写个信也跟汇报思想工作似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写信的内容是这样,所以施向南没有任何压力。

越来越习惯自己有对象的事实了、也越来越习惯裴永年的存在了。

现在哪天睡觉之前不让她在信纸上写几行字她还不习惯了呢,就像是一天的事情还没有全部做完一样。

当然,这个她就没有必要跟钱秋雁说起了。

倒是她妈张秀珍后来来县城里问起施向南跟裴永年的进展怎么样了。

施向南提起过一星半点的。

她说的全是实话,一个字的谎话都没有,但张秀珍听得就是很欣慰很放心,满心期待地等着闺女跟对象水到渠成,谈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把结婚领证提上日程了。

施向南是这么说的:“我们虽然都比较忙,没有在一起,但一个月最少互相写两封信。我去过他们单位,他们单位的人都知道我是裴永年对象。他说下回再出来他也会来一趟食品厂,让食品厂这边的人知道我对象长啥样。”

在张秀珍的年代,虽然称不上是盲婚哑嫁,但也好不了多少。

基本都是熟人给介绍,说有个适合你的对象,要不要见见。

见一见如果没有什么大毛病就算是成了。

接下来就是双方上对方家里见家长、然后结婚领证的事情了。

一套流程走下来可能两个要结婚的人都没有说过几句话。

因此在她看来,闺女这个对象是自身条件不错、又率先对闺女表示了好感,闺女也矜持地等了很久才给回应的。

现在俩人一个月两封信,那已经是热情得不得了了!

闺女也去过人家单位、裴永年单位上都知道他有对象、对象长啥样了,还要怎么样?

这就很好了!

按照这个进度,要不了多久就要谈到俩人结婚了婚房怎么安排的事情了吧?

张秀珍心里头喜滋滋地想着。

还在那儿盘算着到时候怎么办酒席。

裴永年虽说是在施家洼长大的,工作也在这边。

但他家是首都那边的,爸妈也都在那边。

平时也就算了,结婚这样的大事,不回去一趟说不过去。

这会儿又不是二三十年前,去哪儿都要介绍信啥的、火车也不是天天都有,去哪儿都不方便。

这会儿多方便啊!

那个飞机,两三个小时就就到首都了!

闺女现在也不是缺买飞机票钱的人。

结婚不去见公公婆婆,实在说不过去。

她还把这件事跟唐青娥说了。

因为张秀珍很清楚,她这位婆婆虽然要强了一辈子,到啥时候嘴都硬,但心里还是最惦记这个唯一的孙女的。

尤其是施向南有出息,给她挣回了多少面子。

别的不说,以往婆婆在姨婆那里总是觉得直不起腰来、那些日子艰难的岁月里欠人家太多了。

就是她也有这样抬不起头的感觉,更别说是婆婆了。

可施向南有了大出息后,硬是一点一点让她们能够在姨婆一家面前直起腰来、好好地正常走亲戚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是施向南这个大孙女孝顺。

她掏钱在村子里盖的三层新房子,根本都没有问过唐青娥的意思,就给她留了一个大房间。

说是上了年纪的人腿脚不方便,专门给她的房间留在一楼。

不用爬楼梯。

房间里头装的那些东西……

床垫子买的就是城里头最好的、还有穿衣柜啥的不说,那个独立卫生间里头装的啊!

盖房子的人都说是施向南亲自交代的,不然他们根本想不到要在蹲厕旁边站起来的时候高度做一个扶手……

这样体贴的小细节,唐青娥的房间里有很多。

村里人谁去唐青娥的房间里看过不夸一句她老太太有福气,大孙女又有出息又孝顺!

不夸张地说,唐青娥现在已经是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