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73节(1 / 2)

加入书签

二楼和三楼走廊上装了大扇的推拉式玻璃窗,窗户推开,趴在水泥护栏上可以直接接触到外面。

窗户关上,里头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安稳又安全。

施开阳家是施家洼第一家盖了新房子的,还足足盖了三层。

上了三楼就发现能看到施家洼全村的大致样貌了。

视野很好。

而且,开始往里搬家具的时候,施向南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市里头去买了一台大牌子的彩色电视机。

装在纸箱子里下了车,就引起了全村轰动。

比高大整洁漂亮的新房子还要吸引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小孩们!

拉天线的时候,都不用施开阳一家动手,就有年轻人找了一棵笔直笔直的大树,三下五除二爬上去帮忙往上绑天线。

施家洼的人虽然没有看过电视,但年轻人们出去的次数比老年人们要多,都知道看电视要有台,有信号才有台。

信号就是靠天线来的。

还有那个大锅——

天线越高越容易收到信号,电视上收到的台也就越多。

要是信号不好,电视上就会出现闪花人眼的“雪花”。

天线在树尖上固定好了,小伙子也不下来,直接在上头帮忙调试。

那天施开阳新家的堂屋里挤满了人。

要知道他们家堂屋特意弄的很大,能容纳二三十个人的。

施开阳是想着以后逢年过节的时候叫上两个兄弟家里也一起来、还有三个姊妹和家里人一起,人口多,地方小了就得去院子里坐着了。

所以才专门要求弄个这么大堂屋的。

可装电视那天别说坐了,站都站不下,几乎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

都是熟识的村里人,施开阳两口子也不可能叫人出去。

他们也只是没有见过,想看看热闹罢了。

这台大彩电就是在众人的围观之下装好打开的。

当电视屏幕上出现一个模糊的人影伴随着忽闪忽闪的雪花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忍不住叫了一声。

树尖上的年轻人还在大喊:“有没有?有没有?”

下头就扯着嗓子回答有人人影了,但是不太清楚,有雪花。

树上的人就继续转动天线、找信号最好的角度。

这样折腾了好一阵子电视上才稳定住了能收到两个台、电视上也没有什么雪花了,偶尔出现一两下,在村里人看来是一点影响都没有的。

这电视装好了以后,施开阳和张秀珍还都很稳得住,就等着按照老一辈传下来的习俗,暖房过后再搬进去。

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在慢慢地往大房子里搬东西。

非常稳得住。

但村里那些年轻人还有娃娃们就不一样了。

他们本来就年轻啊!坐不住啊!

天天都想着看啥时候能去大叔家里看上电视。

日思夜想的。

脖子都盼长了。

施向南兄妹三个回来的时候,村里人一看见吉普车进村就传遍了。

大人们虽然也有点激动,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地里头的瓜子可以开始收了。

年轻人和小娃娃们就全都哇哇叫着要去阳娃大叔家里看电视了!

就是这么直接。

一点都不带遮掩的。

施家洼的规矩是暖房只需要亲戚去就行了。

以往人家日子都很穷,说是亲戚,那一般就是类似唐青娥、施开阳的两个亲弟弟一家子一起。

稍微远一点的亲戚就都很识趣,不会也跑去吃饭的。

一群人一窝蜂围上去,这样的事情一年来个回的话,就能直接把这家人给吃穷了啊!

可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施开阳的小闺女有了大出息,他家里头有钱。

具体多有钱他们不是很清楚。

但他们都知道,只是吃顿饭绝对吃不穷他们家!

哪怕是全村一起去也不怕。

施开阳和张秀珍商量的,是想着自家是村里第一家盖新房子的。

新房子都盖得起,却请不起朝夕相处的村里人吃饭吗?

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施向南的意思也是叫上全村一起热闹热闹。

没有要省这点钱的意思。

施开阳和张秀珍还有唐青娥商量过了之后,就觉得今天请大家吃一顿。

他们家院子不小,能坐得下。

施家提前准备好了分量充足的菜,今天一大早就有几家提前说好的能干婶婶和嫂子们到施家厨房来帮忙了。

施向南兄妹几个回来的时候,她们在厨房里已经忙得差不多了。

村里人家家户户都把自家的桌子椅子搬了过来。

碗筷盘盆也都拿过来不少。

施向南几人回来,就意味着差不多要到了坐席时间了!

本来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