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68节(1 / 2)

加入书签

绝不是一般的农村人家拿得出来的。

所以学生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眼看着高考越来越近,学生们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老师们不是不知道这样的情况。

可他们并没有特别有效的开解方法。

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这个阶段的学生,脑子里有“一考定一生”这样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

压力有时候也是动力。

不过有人能这样帮着学生消除压力,尤其这个人还是施向南。

这些话她说出来,比任何人都要说服力。

包括老师们。

可是这重点是不是有点跑偏了?

教室外的老师们这样想着,就听到教室里的施向南话音一转,收敛了原先说话时的笑意。

“就为了以后不像我这样后悔,这段时间也要好好努力啊!也就三个月的时间,已经努力了十几年,就差这临门一脚的三个月,要是因为态度松懈,回头在高考的考场上因为少做了一道题、少背了一首诗没考上大学,相信我,你们一定会比我还后悔!都不仅仅是做梦都惦记着这件事那么简单的!”

“你们能坐在一班教室里,数学成绩应该都很不错吧?不如在心里思考一个问题,也不用跟别人说答案。只需要留心多想一想就行。每年高考落榜的有几百万高考生,其中有几个做个体户成功的?你们可不要忘了,我的食品厂也才开了不到一年,我自己都不确定,难道你们就能确定,食品厂可以一帆风顺地一直开下去?”

“不妨告诉你们,我也做过最坏的打算,要是食品厂开不下去了,我要做什么?估计也是跟你们大多数人差不多的,回家跟着爸妈一起种地去。种地有多辛苦有多累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

“为了可以不回去种地,我从不敢松懈,一直在继续努力。每天不光要处理厂里的工作,还要继续看书学习。”

学生中传来一声惊呼。

“学习?!”

施向南也不去找这句话是谁说的,只是点了点头:“是的,学习。只是这时候我再想找老师帮我讲解也找不到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只能自学、自己解决。所以,有时候看到施向北还挺羡慕他,遇到不会的题目可以拿着去问老师,老师会给他掰开了揉碎了讲,就怕他在考场上遇到同类型的题做不出来,以后再做噩梦吓醒。”

教室里响起笑声。

教室外传来了轻声的叹息——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么。

一旦踏入社会,又有谁会为你尽心尽力的答疑解惑?

这场被杨主任和老师们安排好的自习课“聊天”内容,只到下晚自习之前,就在县一中的整个高三年级传遍了。

就像老师们原先预想的那样。

学生们正是最羡慕、也最仰慕西施食品厂厂长的时候,施向南说什么,学生们都爱听。

她说起自己填志愿的时候不听老师的话、不肯填一所大专的事情。

好像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其实仔细想想,也就去年夏天的事。

根本没过多久。

她告诉大家,拼尽全力考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搏出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也是为了让自己以后不会后悔、做噩梦惊醒。

这是老师们从没有告诉过他们的角度。

学生们觉得新奇的同时,也在同学之间讨论着。

“你现在有没有什么很后悔的事?”

这些在县一中读书的孩子们,如果只算在云山县范围内的话,县一中就是全县最好的高中,能考进来的已经算得上是县里的天之骄子了。

可是这年头的日子都很苦,真要说起来,谁没有三两件遗憾的事情呢?

这话题一扯开,参与进来的人可就多了。

大家说来说去很快就发现,施向南说的没错。

同学们聊起后悔、遗憾的事情,出现最频繁的就是“要是我当时那样……”或者是“要是我当时不那样……”这两种句式。

这正好应和了施向南说的。

现在只差三个月就要高考了。

他们要是不好好学习,以后后悔和遗憾的事情里也一定会加上一个。

“要是我当时没有松懈、一直咬着牙好好学习就好了”。

为了以后不后悔,也要再拼一把啊!

十几年都已经努力过来了,就差这三个月,为什么要放松?

按照老师、爹娘的说法,高考结束后他们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不会有人拦着的。

这一次聊天的效果还不错。

校长和教导主任还有高三的老师们对施向南就又好起来了。

施向南虽然没有考上大学,连大专都没有上,就是个高中学历。

可是截至目前为止,她的确也算得上是县一中毕业的学生里很有出息的那一批了。

西施食品厂声名鹊起的时候,曾经带过她的老师们哪怕不在班上说,也会忍不住在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