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66节(1 / 2)

加入书签

“再说我真搞了,传出去别人肯定也会笑话一中没有优秀毕业生了吧?咱们一中的学生每一年都有考上大学、大专的,怎么也轮不到我这个落榜的呀对不对?”

“我不是想推脱,解决的方法我也想过了。我弟弟,施向北今年还在一中读高三,我回头找个时间去他班上找他,被人认出来了就跟他们随便说一说。杨主任你看这样怎么样?”

“要是有学生围过来问我问题的话,我也会跟他们真诚、认真地进行探讨的。”

施向南最后这句话的意思分明是会跟学生们说一说学习的重要性了。

只是这几个字,在公开场合让她一个高考落榜了之后被逼无奈去做个体户的人讲出来,确实有点羞耻。

对学校、对她自己都是。

但是非公开的场合说一说,那就没什么了。

看她说的这么明白,什么都想清楚了,杨主任还没有做出反应,郑校长先点了头。

“这件事我看施同学这样处理就挺好的。”

杨主任仔细想了几遍,觉得这样的方式也还可以接受。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高三学生们,他们没多久就要参加高考、上战场了。

这时候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施向南去跟她亲弟弟说话的时候,班上的学生们知道她就是西施食品厂的施向南,一定会把她围住说一说他们心里的想法。

都还是一群没有接触过社会的学生娃,单纯得很。

想什么说什么,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反应。

而按照施向南现在这样的想法、态度,一定会说出让那些高三生大吃一惊的话来。

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学习!

不管何时何地,都要保持继续学习的态度,不能松懈。

这正是杨主任坚持的观点。

刚才听了施向南说的话,这姑娘也是这样想的。

杨主任的心里突然就有点释怀——

这样的女娃,也难怪做个体户能做的这么成功了。

要不是怕说的太重了打击到那些异想天开的学生娃们,他真想对他们说一句。

你以为个体户是谁都能做的、随随便便做了就可以成功的?!

也不出去看看自从开始搞改革开放以后,有多少人都在积极主动又或者是被逼无奈地选择了做个体户,可是成功的有几个?

能红红火火地开起工厂、并且一直开下去的又有几个?

凤毛麟角!

你凭什么认为你跟人家一样考不上大学、就一定能跟人家一样做个体户获得所谓的成功?

到时候如果失败了,又有谁来为你的人生买单?

可到了那个时候再后悔就已经迟了啊!

见两人都认同了自己的计划,施向南也笑了笑:“那郑校长、杨主任你们忙,我这就先走了?”

杨主任连忙说:“今天不去看你弟弟吗?”

施向南噎了一下:“既然杨主任这么说了,那我一会儿就去看看他。”

“好好好。”

杨主任一看她这么好说话就高兴了,抬手看了看手表,还跟施向南说了一下啥时候开始上自习课。

“自习课都是学生们自己做题、复习。班主任偶尔去教室里转转,不会一直在。”

意思很明显,你可以等着他们上自习的时候去。

施向南想了想:“那我先出去买两本书拿着,等到他们上自习的时候去。“

“好啊。”

施向南就再一次告辞后,转身出去了。

说实在的,县里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书店。

幸好这是高中学校门口,除了卖吃的用的东西,还有买各种笔、本子的文具店。

里头也会有卖书的。

只是种类非常非常少罢了。

基本全是辅导书和习题册子。

施向南凭着模糊的记忆进了文具店里,找到高三的习题册,又回忆了一下前些天过年的时候在施向北那里看见过的习题册大致封面。

没几个月就要高考了,他这会儿肯定已经用不上辅导书了。

但习题册买了给他拿着多做题总是没错的。

不过因为怕买重了,施向南还是只买了一本老板说是最新的。

主要是现在家里不缺钱了,施向北也知道这一点。

他铆足了劲儿要考个好大学,完成三个哥哥姐姐、也是整个施家洼的心愿。

不缺钱的情况下,真要是有用的习题册,他肯定会买去做的。

施家洼到现在还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

施向南对自己亲弟弟的学习态度还是很有信心的。

果然在施向北上自习的进了他们的教室里去他课桌边就发现,她买的那本最新额习题册到底还是买重了。

施向北自己已经买了,而且已经做完一半了。

不过既然他也买了来做,就说明这习题册的确不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