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54节(1 / 2)

加入书签

“我家……”

“我家也……”

施向南给此起彼伏的声音吵得头都大了。

“别吵了!”

大家吵得起劲,没人听见。

“我说别争了!”

还是没人理会。

施向南大喊了一声:“我说我谁家也不去,你们别争了!”

这一声差点喊破音了,总算把场面给稳住了。

“南南,真不去家里吃饭啊?”

“我家真的在熬老母鸡汤了啊,南南你真不去吃?”

施向南直摇头。

好一会儿后,这群人确定她是真不会去自己家里了,才放弃这个话题。

眼看着又要吵起来。

施向南连忙抢着说道:“我选中咱们村这几片一起种葵花籽就是因为咱们这儿的人都有经验,所以啥时候下种的事儿你们不用问我。我下没下地干过什么活儿,婶婶你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还能不知道吗?哪用得着来问我啥时候下种啊?”

“那倒也是……”

“我也是看着南南长大的哪!不对,是看着她出生的。这姑娘刚生出来三天的时候看着就跟别的小女娃不一样,白白净净的,头发也又多又黑,那时候我们就说一看就是个有出息的,果然……”

施向南又看向别的村子来的三姑六婆。

“至于外村来的婶婶嫂子们,你们要真想给食品厂种地也容易,我们正缺人哪。地要是不适合种葵花籽、还可以种花生,种南瓜,都行的!”

听到她这么说,人群中就有人连忙问道:“还可以种花生、南瓜啊?价格都跟葵花籽一样吗?”

施向南冲那个问问题的年轻妇女笑了一下:“不一样的。这几样东西亩产也不一样,价格咋可能都一样啊你们说是不是?这个具体的情况你们要去问我大哥,他现在专门负责这个事儿。”

“找向东啊!行!那我们回头问他。”

施向南又详细解释了一下关于有的人怕签不上合同的问题。

“你们又不可能把家里所有的地全拿出来给我种葵花籽啥的,就说我们施家洼吧,全村也才多少地?我就往多了算,每家拿出一半的地跟我合作,那加在一起也才多少?葵花籽亩产才两百斤,这么点儿地才能收得上来多少葵花籽啊?更何况还有花生、南瓜也要找人合作的,你们别担心,只要想跟食品厂签合同、合作,就肯定都能签上。就是把咱们这儿的十里八乡全算上也还不够,我还得去外头继续找农户合作,你们怎么会想签签不上啊?”

其他人一下就被她这番话给说动了。

要真按照她说的,需要的样数那么多、要的量也大,那他们确实不会轮不上。

施向南最后才给他们解释温长冬的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不太容易说清楚。

她能描述清楚,可这群就像她们自己说的,文化程度很有限的人,她说了她们不一定能听懂。

所以施向南还是经过深思熟虑过后才跟她们说关于温长冬的事情的。

然而不出她所料。

她们果然听不懂。

“啥专家?专门研究种地的专家?”

“在学校里研究种地能研究出个啥来?到农村里来踏踏实实地种几年地不就啥都知道了哦?”

“学校里头还有专门研究种地的老师和学生啊?都学点啥东西?咋锄地犁地、咋锄草吗?”

施向南又开始觉得头疼。

“不是,温老师是搞育种工作的!”

这句话说完,她也不等她们问她啥叫育种,抢着说道:“就是古时候的麦子亩产量你们知道吧?现在咱们的麦子亩产量比古时候高了很多,所以现在一家子才能种地养活得了那么多人,这你们都知道吧?”

别说,人群里还真有人也是头一次听说。

她们中的不少人一天学也没有上过,只知道人要是不种地、收不上来粮食就得饿死,别的啥也不清楚。

都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哪会知道古时候的麦子亩产量啊。

不过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知道的。

“那咋了?”

“这就是育种专家们干的活!他们的工作就是研究什么样的麦子、玉米、红薯亩产量高,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也能培育出来产量更高的粮食。这就叫育种专家,懂了不?”

施向南为了他们能明白,还说起别的育种专家来。

“就像是咱们现在种的枣树、梨子桃子这些,那也是搞农业的专家们一代一代费心筛选出来的良种,或者是改良了。就说枣树吧,最早的时候世上只有漫山遍野的那种酸枣,又小又酸,现在咱们自家的枣树结的果子红了以后又大又甜吧?这就是育种专家们的功劳。还有像是猪啊,最早的猪都是野猪来着,后来慢慢被人家养,也是一代代的改良,选最好的种往外传、往下传。才有咱们现在吃的香喷喷的猪肉。”

这个例子举的通俗易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