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48节(1 / 2)

加入书签

王永昌把吉普车停在三岔口之后,施向南几人下车步行上了小土路,往施家洼的方向走。

“从这一段到我们家,大概不到五里的路,小路两边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施向南介绍说。

孙大顺点头表示知道了,他跟一起的一老一少两个人也都眼睛不停地往两边看、往远处看。

当然,说是一老一少那是看对比的。

老的那个也就四十左右,少的那个十几岁的样子。

“这样的路修起来不费劲,快!”

走到施家洼、到了施向南家,孙大顺跟那个老师傅一起写写算算了一阵后,给施向南报了个价格。

说实话,出乎施向南意料的低。

她知道这时候社会还没有发展起来,人力很廉价,物价也不高。

可这不到五万块钱的价格,还是让她非常意外。

这也太低了!

她都忍不住问了一句:“这个价格是包括了材料和工具消耗啥的吗?你们有钱赚吧?”

孙大顺三人一了点头:“是,都算在里头。”

估计是孙大顺来之前就对两个人说了什么,那一老一少也是对着施向南就一脸的笑容。

笑得有些夸张,看着有点傻乎乎的。

一路上都是这样。

这会儿又是三个大大的笑脸正对着而自己,施向南咳了一声。

“那就行。”

她想了一下,那把外公家那边加上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到那个村子的沿途还有两个小村子的。

虽然人不多,可也不能说人家就不算了。

施向南外公家比施家洼更里头、去镇上更难,这也就意味着赚钱能难、家里头更穷。

农村人从来没有给小娃子零花钱的规矩。

很多大人身上都不会随身带钱,更别说给小娃娃们了。

即时这时候还有一分五分的钱币。

可还有几分钱一盒的火柴哪!

哪有那个钱给娃娃们拿去乱花?

哦不对,给了他们也没地方花的,因为很多村子根本没有卖东西的店。

真正的有钱都花不出去。

要买什么针头线脑的,要么就等货郎挑着挑担上门来,要么就是跑十里路到镇上去了。

这两样都跟小娃娃们无关。

可施向南记得自己小时候虽然去外公家里不多,但每次只要去了,都会有一堆好吃的等着自己。

五六月份去了可以吃桃、六七月有从树上打下来的核桃吃、冬天去了吃柿子、瓜子、炒的包谷花什么的……

总之一天到晚她嘴里的零嘴儿就不会停下。

哪怕是外公自家没有的,她想吃,他也会带着她去村里邻居家讨要。

一般一个村的都沾亲带故,再说是给娃娃吃的,他开了口别人也都不会拒绝。

走的时候,外公还会偷偷给她塞钱。

虽然都是一毛两毛的。

可是施向南是家里唯一的女娃,已经是很受宠的了,在自己家也从来没有拿到过什么现钱啊!

一分都没有。

给她塞钱的时候总是会背着所有人,偷偷地告诉她,好好藏起来别给她妈知道了,拿着去镇上了买糖吃。

他也知道自己生的闺女的性子,要是知道外孙女儿身上有钱,肯定会毫不留情地给搜刮走。

可外公那个年代的人都是从小吃了很多苦头,吃不饱穿不暖的。

他身体不好,在施向南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他走了没两年外婆也去了。

所以说是外公外婆的村子、施向南妈妈张秀珍的娘家,可其实那里现在住着的是几个舅舅。

虽然舅舅们结婚后,几个舅妈都跟张秀珍的关系不咋样,所以张秀珍这几年就跟娘家人走动少了。

可外公外婆还活着的时候,施向南每次去外公家,几个舅舅都会把她扛在肩膀上到处跑的。

她要上树,张秀珍不让,舅舅们也会偷偷背着她妈把她抱到树上去过过瘾。

要说张秀珍为什么跟舅妈们关系不好。

其实也没有别的,就是一个穷字闹的呗。

张秀珍不怎么提起,但施向南隐约也知道一点。

说是舅妈们嫁过来之后太抠了,不舍得给她一个出嫁的外人做点什么像样的吃的就算了,连公婆她们都省着抠着。

张秀珍每次回娘家拿的最多的就是一提兜粮食。

糖酒啥的全都没有。

舅妈当然也看她这个回娘家都抠成这样的大姑子不顺眼。

这在施向南看来都不是什么大事。

连当面吵嘴都没有过呢。

但既然双方都看彼此不顺眼,张秀珍父母没了之后,自然就不怎么回娘家了,一年走一次亲戚顶天了。

去年施向南开始挣钱后,舅舅主动跑到施家洼来卖瓜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