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43节(1 / 2)

加入书签

“大哥你要去帮我找人,不管是咱们村的还是别的村的人,只要地合适、是好庄稼把式,就都可以。你选了人,还要把对方一共有多少地可以给我们食品厂种葵花籽、花生。这些都需要统计好。你种地肯定没问题,要是统计做不好的话你就提前跟我说好,我另外给你安排人跟你一起去谈。”

施向东有点紧张:“我能行吗?”

“有什么不行的?不就是找人给咱们种瓜子花生,还有南瓜,他们要是愿意给我们收上来清理干净了送到食品厂来,就给的钱多一点。要是家里人手不够,需要我们自己找人去收,那就给的钱少一点。答应就签合同,我们给他们提供种子。这一点也不难,大哥你肯定可以做到的。”

施向南没有用疑问句,而是直接用了肯定句。

施向东看向站在小妹身边的媳妇。

钱秋雁对他点了点头。

施向东就吸了口气:“那行,我试试,”

但要交给施向东,那也是走上正轨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食品厂一切如常。

厂里每天的工作内容都是重复的。

不光是车间的工人们,连钱秋雁、林琴、刘芳这些人也全都是做熟了的。

原材料问题没有解决之前食品厂也没有办法向外扩展。

唯一的不确定因素是施向西的产品研发了。

可他的工作也不是别人可以插得上手的。

李唐风要在厂里盯着产品包装的事情,施向南就准备跟大哥一起去跑承包种植这件事情。

她作为老板,这些事情虽然做熟了之后不需要亲力亲为,但怎么寻找合作伙伴、找的都是什么样的农民、每一户大概能给出多少亩土地、丰收之后可以提供多少原材料。

这些她也要做到大致心中有数的。

要谈合作的事情,施向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回施家洼去一趟了。

正好这几天都是大晴天,太阳老在就出来,一直在天上挂到四五点落山。

由于刮风,温度还是不高。

但有天天都有太阳的情况下,天气在一点一点地变暖和也是肯定的。

施开阳一大家子就准备回老家去准备地里的活儿了。

倒是唐青娥留了下来。

她年纪大了,有几个儿子每年给拿打上来的新粮,她一个人吃一年一点问题没有,本来也不需要再种地。

回不回去的就没有那么要紧。

现在施家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了,县城里孙女儿的房子又很够住,她要在这里多留一段时间谁也不会说什么。

施向南还很欢迎呢。

唐青娥留在县城里一时可以经常跟姨奶奶家互相走动。

这样的走动,几个老人的心情明显都更好,到饭点的时候饭都能多吃几口。

二是她也想给小女儿搭把手。

虽然她嘴上什么都没说,脸上也一点没有表现出来。

可家里头除了飞飞这个小孩儿,谁不知道呢?

她是娇娇和君君的亲外婆,但以前十多年都没有怎么见过这俩孩子,更别说亲近他们了。

现在施开凤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开始忙着出去卖串串的事情,一直忙到差不多天黑才回来。

娇娇和君君都还只读五六年级,小学中午和晚上放学时间都还挺早的。

总不能回来了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吧?

再说孩子正在长身体的要紧时候,饿不得,营养要跟不上容易长不高。

施开凤就因为小时候太穷了吃不起什么好东西,个头不高,才不到一米六。

这在普遍都长得比较高大的九河市这边是很少见的。

所以她和唐青娥都格外在意娇娇和军军的个头。

现在才十多岁还看不太出来。

但这时候要是缺了营养,落下了同龄人,后面就很难再追上了。

施开凤要挣钱养活母子三个,不出去没有办法。

唐青娥肯定就想着能照顾就照顾一点俩孩子。

尽量别让他们饿肚子,放学回来就能吃口热乎的。

连姨奶奶和姨爷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在两个孩子第一天上学那天,家里人不放心,因为他们是插班生,人生地不熟的,同学和老师、学校全都不熟悉。

当时一大家子都去送了。

把他们班上的班主任给吓了一跳。

了解情况后,知道这姐弟俩是西施食品厂的厂长的亲表妹表弟,对方立刻就笑起来。

说自家也吃食品厂的瓜子、花生。

家里人都爱吃。

总之就是说一些县城里的老百姓们最喜欢说的那些话题。

老师说的挺高兴,其他人当然也不会泼她冷水。

离开学校时,唐青娥和姨奶奶都放心了许多。

“这老师认识咱家南南,多多少少也会照顾咱们娇娇和君君一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