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22节(1 / 2)

加入书签

唐青娥看着儿子:“我知道你是不想叫人说你占闺女便宜、带着几个儿子一起占闺女便宜。可你闺女有出息,你们当爹当妈的享闺女的福,咋了?那些说嘴的人自家倒是也养出一个这么出息的闺女叫他们跟着享福看看啊?”

这倒不必了。

十里八乡也就出了这么一个施向南。

要不是因为她本事大,很少见,怎么会传的这么厉害?

“而且就算她真的嫁了人,你们难道还能叫娃子们都不在她的食品厂里干活了?只要在她厂里,那些想说闲话的就总有说头。要在意外人的说法,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这个施开阳是认同的,他点了点头:“我们也没有着急要叫南南嫁出去,也是要给她好好找个合适的人。”

“咱们这会儿能找得到的,就不可能合适了。你还看不明白吗?”

施开阳神色微微黯然:“我看出来了,这些天就都没有再找媒人了……”

说话间,他又想起来什么:“娘,大姨家的表哥表姐不都在市里头吗,他们本事大,认识的人多,有没有合适的人给南南介绍?”

说完怕唐青娥误会,他还连忙又说:“我不是催着南南嫁人。娘你看她这会儿忙成这样,哪有时间去认识什么年轻人?不给介绍,她不是会一直这样下去?年龄大了就不好找合适的了啊。”

这话唐青娥还是很赞同的:“我明儿见了你大姨跟她说说。”

“行。”

唐青娥回头看了那边一眼,嘀咕说:“也不知道领导来找咱们南南说点啥事,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说完……”

其实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毕竟施向南从没有想过偷税漏税。

食品厂的税每个月都是准时交上去,一点都不拖延的。

要不这个月交的税也不会惊动领导了。

这位找上门的领导姓黄,已经五十多岁了,他来其实也没有别的事情。

更多是为了来夸奖一下施向南这个食品厂的厂长。

再者就是要问问她明年有什么打算。

这位领导管着县里的经济,他很清楚,整个云山县,现在就只有一家国营厂是勉强收支平衡的,其它全都需要国家财政拨款才能给工人们发工资。

这样的经营状况,怎么给县里交税?

私营厂子这两年倒也开了不少。

但很多都是开了没多久就倒闭了。

至于那些随着改革开放冒出来的小摊贩们,这样的人基本都没有什么法律意识,就算有,也不可能指望他们每个月主动交税。

叫他们交税,不是推诿,就是想方设法地要去避税。

这还是情况好的。

还有一些做小生意的耍无赖习惯了,一说税他就能当场给你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的生意根本不挣钱!

勉强顾住自己的嘴吃饭。

赚的那点钱根本没有到交税的金额。

税务问题放到一边,云山县的经济状况也是个大问题。

这个县穷啊。

可要是放在全市范围内,他们云山县又不算是最穷的。

因为还有好几个县里有不少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们,那才是真的精穷精穷的。

他们这些当干部的,心里头放着老百姓的,哪个不羡慕南方的经济特区、快速的发展?

可是没钱啊!

他们这些当干部的难道还能不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吗?

可财政紧张,拿不出钱来、修不起啊!

要是县里头多些西施食品厂这样挣钱的厂子,县里就不会这么一直穷巴巴的,想干点啥都干不了了。

他这个管经济的领导,工作要说忙,其实他一天到晚根本不知道在忙什么。

操心再多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说不忙,他也不能真就这样直接放弃,不去想办法发展县里经济了。

所以他听税务上的熟人说起这个西施食品厂这几个月的交税情况后,今天就上门来了。

他大小也是个领导,年后上门有给人拜年的嫌疑,好说不好听。

特意赶在年里头。

见面说了几句话后,黄领导就发现,这个小施厂长真跟他老伙计说的一样。

聪明、懂事、大方,最主要的是心里头也有劳苦大众。

他们读书的都在圣贤书上学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姑娘身上也有这么一股子心气在。

比许多男人都要强。

不用领导多问,施向南就稍微透露了一些厂里明年的扩张计划。

说起要准备开发包装食品的生产线、以及扩大范围收购干货等等……

听得黄领导一大把年纪都忍不住激动了。

因为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些发展起来对县里的经济有多大影响。

施向南又说起她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