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09节(1 / 2)

加入书签

果然他一说完,就有人解释:“这是咱们厂里管安全的,厂长专门招的退伍兵、转业兵,以前的确是当兵的,这会儿不是了,也是咱们厂里的职工!”

“退伍的啊,难怪哪!一看就是部队里出来的,跟咱们普通老百姓不一样。”

还有人嘟嘟囔囔地说自己也要去当兵。

也要去保家卫国。

“可惜我长得太矮了,当年报名后说我不符合规定,第一轮就被刷掉了!”

这句话说得充满懊恼和惋惜。

施向南差点听笑了——说实话,他们这边的人普遍都高,矮的还真是少见。

征兵最低要求男兵身高多少来着?

施向南一边想一边转头看去,然后就看见后排正对着的一个坐着看起来好像还没有她高的中年男人。

对方注意到有人在看自己,就要看过来。

施向南赶紧收回视线。

场中的鼓掌声硬是过了好几分钟后才彻底平息下来。

开始下一个节目。

三个人一起,由手风琴、和笛子、口琴一起合奏《东方红》。

这也跟前面一个节目相呼应。

熟悉的前奏响起来,场中也渐渐安静了下来。

这个年代的人,对那位伟大老人还是充满了敬爱和崇拜的。

好多人一辈子都梦想着能去首都看看老人的画像。

对这首歌他们的感情很深。

大家都听得很认真,连咔嚓咔嚓嗑瓜子的声音都变少了。

接下来的节目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

尤其那两个说相声的,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抑扬顿挫,比专业人士好像也不差什么了。

相声内容是老的。

施向南以前曾经听过。

那也是没有重生前、十几年后了的事情了。

当时的网络上啥都能搜索到,她又不喜欢刷那些短视频,就爱搜一些老小品、相声合集,反复地看、反复地听。

施向南也不是这辈子听到的,在场的人当然也是绝大多数都没有听过。

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笑声震天。

最夸张的人直接笑得连人带板凳一起仰过去了。

幸亏大家坐得比较挤,他没等到倒下去就被左右后面的人给扶起来了。

施向南还看到坐在旁边的爸妈都笑得在擦眼泪。

基本上,今晚的晚会搞得比较成功。

虽然上台表演的都是厂里的职工,并不是专业人士,但每一个节目都没有让人失望。

到了全场投票最受欢迎节目的时候,台下再一次热闹起来。

大家一边嗑瓜子一边讨论要把自己宝贵的一票投给谁。

“那肯定给第一个啊!打拳多好看!”

“胡说,我说要给那个跳舞的,那姑娘举着伞跳舞多好看啊,多美啊!”

“你投你的,怎么还说别人胡说哪?我就要投给那个相声!太好笑了!我笑到肚子疼!”

……

这样的争论此起彼伏。

连施向南一家子也在交头接耳地热烈讨论。

唐青娥语气坚定地说:“投给第一个!我小时候要不是当兵的路过打跑了土匪,我们一家子命都没了。”

施向东几兄弟也都想投给当兵的。

施开阳估计小时候没少听他老娘念叨当兵的救过她的命,没有他娘哪有他。

所以他也要投给军装的。

施向南无所谓,她觉得投给谁都行。

说实话她厂里的职工多才多艺得还挺让她觉得惊讶的。

都是从哪儿找来这么多人才?

不对,应该说,这些看似很普通的、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的人,都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么多特长呢?

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不是很奇怪。

看似普通的老百姓们,可以在抗战时期挖地道、爬火车、用尽一切手段打鬼子。

最可爱最可敬的就是千千万万这样的普通百姓了。

他们可以平凡像绵绵不绝的野草一样,但也可以像野草一样坚韧,不管遭遇什么,总能春风吹又生。

施向西隐约间想到,她爸施开阳只上过小学,但也会吹口琴和竹笛。

虽然都只会一两首歌,可是他确实会。

他们那个年月,是真的穷得饿极了喝凉水充饥的程度。

哪来的钱哪来的时间哪来的口琴和竹笛给他学?

施向南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不可思议。

可他就是会。

所以其实食品厂里的几十号工人们当中,有这么十多个有特长的,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看看台上这载歌载舞的,连说相声的都说的似模似样!

真的厉害!

她要办晚会,只是想自己掏钱让大家一起高兴高兴,犒劳犒劳大家这段时间的辛苦。

根本没想到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