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64节(1 / 2)

加入书签

“啊?”

“你们厂里做的油馍味道很不错……我觉得在这儿工作也不是不可以。”

施向南:?

您这理由真是清新脱俗。

朱大姐选人都很用心。

她推荐来的人,不光本身人品不错,家里人的情况她也都了解得很清楚。

不会出现什么冒充之类的问题。

施向南只略微问了问,那三个退伍回来的很爽快就定下来。

她主要问的是从部队上转业回来的两个。

他们的单位虽然说钱不多,但在这个年代、甚至在以后也都还算得上是铁饭碗。

而且对于很多男人来说,挣不挣得到很多钱跟男人想要保家卫国的志向比起来不算大事。

一心想要报效祖国的,那肯定还是留在国家单位机关上更容易达成这个目标。

至少在人们普遍的认知中是这样的。

不过这两个人既然能来,也都是想清楚了的。

其中一个说:“我老婆文化水平不高,找不到好工作,我一个人养家。再加上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太好了,还有老丈人、丈母娘那边也要孝敬……孩子也要上学了,钱实在不够用。”

还有一个比较直接:“我老婆生的双胞胎,孩子从小就三灾五病的,经常看医生吃药,一直没能攒下什么钱,现在他们要上学了,往后需要的钱就更多了……”

“我们单位上的人都挺爱吃西施食品厂的瓜子。街坊邻居们都说食品厂的效益好、工资给的是县里数一数二的,而且每个月干得好还会有奖金啥的。”

施向南点点头:“是,平时有绩效,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有奖金。”

这两个人倒是提醒了她想起来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关于食品厂绩效这方面的管理。

车间里靠一个小组长就已经不太够了,他要管的事情太多,肯定忙不过来。

更何况还有蒋丽丽这样一天到晚都在外面的、还有在县城里几个零售的。

分出几个小组长有必要,但小组长们的绩效又怎么算?

那就需要监管部门了。

现在食品厂人数不算多,但早早把必须的部门建立起来,以后只需要随着食品厂规模扩大、工厂职工增多也跟着一起增加人数就好。

不设立是肯定不行的。

施向南翻开笔记本快速写了一行字,然后继续说道:“你们应该也都了解到厂里是要做什么工作的了吧?”

五个人一头。

他们都是当过兵的,身高都很过关,不管是退伍了还是转业了,几个人的身材也都保持得很不错,没有发福的迹象。

站立的时候也是已经在部队里养成了习惯,腰背挺直,目视前方,眼神坚定又沉着。

看着就叫人很有安全感。

施向南沉吟着说:“这样,曹永亮、林志兵、石康健就在厂里,暂时负责食品厂的安全问题,不光是预防外来人偷盗,厂子里出现一些突发状况,你们也要及时到场。如果有人发生冲突你们要第一时间到场。出现什么突发状况,你们要注意解除、及时把伤病人员送医。”

三个人都点了头,有点兴奋地说:“施厂长,我们这就是食品厂的员工了是吧?”

“是啊,你们要是有事可以明天再来正式开始上班。”

三人一个比一个否认的快:“没事没事,我没事,现在就可以开始工作。”

“那你们先下去熟悉一下食品厂,有什么不知道的可以问问门卫室里的马叔。”

“好。”

三人离开,施向南又看向留下的两个人。

这两个都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原本在机关单位上端的铁饭碗。

一个叫罗东方,一个叫秦胜。

单看外貌也比另外三个人强出不少,俩人都是人高马大、身形挺拔。

“你们原单位都处理好了?也能立刻上班吗?”

两人都表示处理好了。

“没处理好我们也不敢来的。”

“那就好。”

“我们还有个比你们早两天来的安保人员叫方立军,他现在人不在,不过加上他一起,咱们食品厂有六个安保方面的人了。”

要说身手,那肯定是方立军最好。

但他不爱说话、不善于交际,所以肯定不适合做六个人当中的管理人员了。

施向南看向秦胜:“我刚才听你说,你转业回来在单位上做的是文职对不对?”

“是的。”

“那你就暂时负责这个管理安保人员有没有问题?工资一百三十块,绩效二十块。工作不出错的情况下一个月能拿一百五,奖金另算。”

施向南看他不太明白,解释说:“你的主要职责在跟其他人一样的基础上,还要负责管理厂里的曹永亮几人,有没有消极怠工、偷奸耍滑的问题,月底没有出错绩效照发,出了错的就要按照问题大小扣绩效了。如果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