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56节(1 / 2)

加入书签

姨奶奶和姨爷酒量都好,平时自己在家也每天都会喝一点养生酒。

今儿两个老人更是喝得脸都红了,满脸都是笑容。

唐青娥的兴致也很高。

她不说大家也知道,这是因为施向南给她长脸了。

亲姐妹俩前后脚出嫁,她被姐姐家或多或少的补贴了几十年,总算能请姐姐姐夫吃一回饭了!

眼下的情形,施家以后的日子是一定会越过越红火的。

往后唐青娥也能跟姐姐多走动起来。

她可以用行动来感谢姐姐姐夫这些年明里暗里对自家的帮助了。

施向南也没有让唐青娥失望,吃过饭后,她就坐在堂屋里问起姨奶奶。

“姨奶,我记得宁姑姑是不是手艺很不错?”

施向南是重生回来的,当然记不清姨奶的女儿的事情。

但她还记得,前世奶奶就经常会说起,说姨奶家的女娃手巧,会做衣裳,找了个婆家也是会做衣裳的。

今儿看见张秀珍后,施向南还偷偷问了她。

张秀珍就比施向南知道得多、也记得很清楚。

“你李宁表姑当姑娘时手就巧,做的衣裳在县城里独一份,当时纺织厂里不少人找她做衣裳哪。你姨奶可稀罕这个小闺女了!”

“我刚嫁进来的时候啊,咱们这儿还没有包产到户,那时候日子是真苦,拼死拼活的,一大家子饭都吃不饱。你姨奶家就常托人给咱们送东西。”

“吃的喝的,还有布料、旧衣裳……啥都有。”

“别看是旧衣裳,那都是你姨奶在城里留心存下来的,都是好料子、没有打过补丁的好衣裳,别人想要都要不到的。拿回来你爸兄弟几个分不匀,有时候还会因为一件衣裳还会吵起来。”

“我跟你二婶三婶都穿过你宁姑姑做的衣裳。人家那手是真的巧,做衣裳用的全是好料子,款式也好看,送到咱家还跟新的一样。我那件豆沙色的大衣,就是你宁姑姑自己做的。”

豆沙色大衣!

施向南一脸惊叹。

这件衣裳前世和重生回来施向南都还有印象,因为她妈是真喜欢这件衣裳,每年冬天穿得最多的就是这件。

农村里脏,她还专门在外头又套一件,就怕把衣裳弄脏、弄坏了。

竟然是宁姑姑送的。

姨奶说道:“是啊,你宁姑姑家前几年开了个裁缝铺,专门给人做衣裳、改衣裳的,南南你要找她给你做衣裳啊?也是,咱们南南现在是厂长了,也该做几件撑门面的好衣裳。”

施向南摇头:“不是,我是要做工装。咱们厂子里现在也二三十个人了,我计划着统一着装,这样穿出去人家一看就知道是西施食品厂的人。”

不光是统一着装,还有包装袋的问题,施向南也在考虑了。

她既然已经开了食品厂、名字也有了,眼看着市场就要铺开,接下来当然就是要让人认准“西施”这个牌子。

真正被市场认可、被顾客们记住了,才不用担心被同类型的竞争者取代。

施向南的厂子搞批发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没有压货款的说法。

这也是因为整个云山县城就她这一家私营的食品厂。

再加上她的瓜子好卖已经出了名,小商贩们来找她批发瓜子都是求着她的态度。

因为施向南早先说过,一个镇上只给一家批发,在行动中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也就是说,她不高兴了就可以给某某镇上换一个人批发。

还别说,羊滩镇上后来找来的人不少,哪怕不是想杨爱国那样本来就开着杂货铺的,看着瓜子一天卖出去大几十斤,那就是好几块钱进账了。

就算往少了算,一天挣块,那一个月也是百十来块啊!

谁不想挣这个钱?

对方找来的时候本来还想装自己是别处的人,但硬是被钱秋雁给认出来了。

她记忆力好,最早的时候跟施向南一起去镇上调查市场、买香料,曾经见过这个人。

推着个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一个铁皮箱子卖冰棍呢。

施向南一听是羊滩镇的就不肯批发给那人了,说是羊滩镇已经有一个小卖部卖瓜子了。

当时别的镇上的小商贩也在,见到施向南的举动别提多高兴了。

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都是抱着摸石头过河的心态的,小老板说一个镇上只批发给一个人卖,他们本来还不太相信。

没想到人家真说到做到!

一个个拿货的时候都提前把钱准备好了。

来一次要进多少货他们自己心里是有数的,批发价固定不变,那要准备多少钱当然也是一目了然。

前面开了个好头,西施食品厂开业后,施向南就顺理成章地定下一手交钱一手提货的规定来。

小商贩们也没有什么异议,一个个都拿货拿得很高兴。

这样一来,施向南即便收瓜子的时候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