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32节(1 / 2)

加入书签

但施向南知道,不管是买房子还是买机器,这点钱都远远不够。

就算是现在她已经拿到了那四千多斤瓜子的全部货款也不够。

但无论如何,只要朱大姐说的这些机器设备是真的在云山县城,施向南就一定势在必得。

施向南在本子上重重地写下一行字。

抬起头来,收起了纸笔,准备洗漱睡觉。

林琴已经先洗过了。

她在一旁打开了收音机,听了一阵发现没什么意思,就凑过来跟施向南说话。

“施向南,你是不是在考虑办厂了?要是办厂的话我就去跟你干!”

施向南有点意外,但又不那么意外地看了她一眼。

林琴说道:“我这几天虽然只是帮你的忙,但也留心看了,你这个生意是真能做。”

“我有个朋友家也在县城里做你这种吃食生意的,已经做了很久。我问了她,远远没有达到你这个日销售量。”

“我爸妈说的那个厂到现在还没通知我去,我反正是不抱什么希望了。”

林琴这显然也是一番经过深思熟虑了。

“再说我们县城里好几个国营的厂子都有人下岗,听周围人说,没下岗的效益也不咋样。”

她撇了撇嘴,最后总结道:“反正我是觉得你这个生意比较靠谱,你要是在县城办厂的话我就去正式上班。你要我不?”

那施向南还能说不吗?

她的食品厂现在还是没影儿的事。

林琴一个应届高中毕业生,只要不是太挑剔,想在县城里找个工作一点也不难。

她愿意来施向南当然是求之不得。

她现在最缺的就是能管事的人。

施向南当即就表示:“你等我一天,明儿我跟朱大姐去见个人谈点事,谈妥了我跟你说。”

一夜过去。

镇上来的客车又给施向南送来了一千斤的瓜子。

差不多是今儿一天县城的销售量。

还给施向南带了口信。

大灶已经建好了,但要烧灶,明天才能投入使用。

现在村里像样的人家的院子已经被租用了。

施向南回去说了县城一天的销售量之后,由三太爷和施开阳拍板决定,奶奶家、还有施向南二叔三叔家、隔壁大奶奶家的锅都租用下来。

施向西一个人跑四家煮瓜子。

幸好这几家住的都不远,煮瓜子的过程也不需要他全程守在锅边。

下好了调料后就可以跑去别家。

黄家兄弟俩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轮流守着几口锅,以防万一出现什么差错。

今天天气不好,是个阴天,但幸好没有下雨。

只要没下雨,温度就降不下去,还是可以正常晾瓜子的。

钱秋雁给施向南写了一份信,上面写满了她算出来的数据。

根据她的推测,现在村子里煮瓜子的锅、还有晒瓜子的院子都大大增加了。

明天会有新锅新灶投入使用。

施向南定的供货时间,四千多斤瓜子是能供上的。

除非下大雨。

但这种客观因素影响也被施向南写在了她的手写合同里,这样的情况下施向南是不用赔钱的。

只是需要老板们自己确认是要延后拿货还是收回定金。

对施向南来说损失已经降到最低。

施向南看过信后,她的五个员工已经来上班了。

熟练工林琴把她们的工具拿出来,一个一个取货、出库,她就在那里做一一记录。

一切有条不紊。

施向南看了看时间差不多。

她先买了四个大肉包去旁边的县中看望弟弟施向北,看着他把肉包吃完。

出来又去县城打听好的卖调味料的店,这里的店铺比镇上的大,材料也更加齐全。

每一种调料的价格跟羊滩镇上一样。

镇上这些天施向南已经买熟了,跟对方关系处得不错。

施向南想着,如果她短时间内无法在县里开食品厂,那当然还是继续在镇上拿货。

要是食品厂顺利开起来,镇上不给她让利的话,那她就要在县里进货了。

毕竟她开了食品厂后,调料的需求量会继续猛增。

县里一是方便,让她特意安排人去羊滩镇上买大批的调料不现实。

二是她需要用大批进货、持续合作来打动县里的店降价。

转了一圈后,施向南买了两条烟、一瓶酒、还有一罐成人/奶粉装进提兜里拎着去了朱大姐家。

朱大姐已经处理好其它琐事等着她了。

施向南带的礼她当然是不肯收的。

但施向南坚持,东西一放下就说什么都不肯沾手了,直接跑到大门外去站着。

朱大姐见人来人往的不好推辞,就算是收下了。

两人一起走路去见朱大姐说的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