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4节(2 / 3)

加入书签

活儿干完,施家洼关于施开阳家闺女要去做个体户的事情就彻底传开了。

村子不大,施向南兄妹俩上午在家里煮瓜子,霸道的香味儿几乎半个村子都闻到了。

大家伙也不知道他们在弄什么吃的,听说要做个体户都觉得这个香味儿要拿到会上去卖肯定能卖得出去。

再仔细一听不是阳娃家老二向西,而是闺女施向南!

不管老的少的第一反应就是直摇头。

“那姑娘念书行,要做别的……”

“阳娃家谁都比南南合适,咋就偏要她去?那姑娘叫阳娃家里头娇惯的都不像个村里娃子了,还去做个体户,她能拉得下那个脸?”

“瞎折腾!”

“阳娃两口子就随她胡闹?这也太不像话了!”

于是施开阳一家人在院子里吃晚饭时,就有人直接找上门来了。

“阳娃,村里人咋都在说南南要去做个体户?”

来的是施向南的奶奶唐青娥,这是个很能干的农村老太太。

爷爷施志广小时候生病落下病根早早就做不了重活儿了,唐青娥几乎是一个人拉拔着施开阳六兄妹长大成人,很不容易。

因为年轻时候吃了太多苦,她老得也很快,五十多岁头发就全白了,满脸皱纹。

但是她很要强,说是要等自己动弹不了了再叫儿子养活。

施志广去世后她就一个人住在那三间老房子里,过年过节的时候轮流到三个儿子家里吃饭。

虽然住在一个村子里距离没几步路,但她没事也不怎么上儿子家门。

说是儿女们也都成家立业了,一大家子人,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施家洼的人都很敬重这位老太太。

施开阳和张秀珍一看到是唐青娥进门,就赶紧把手里的碗筷放下站起来了。

“妈!”

“妈你来了,吃黑了饭没?我去给你盛一碗?”

唐青娥摆摆手,看向施开阳:“我吃过了。过来就是要问问你,村里人说南南要去做个体户,是不是真有这事儿?”

“是。”

唐青娥就沉下脸来:“养孩子不是这么惯的。”

张秀珍连忙解释说道:“妈,我们没打算全随南南的意。”

施向南已经从屋子里给奶奶搬了个椅子出来放在她身后,笑眯眯地说道:“奶奶坐。”

唐青娥觉得孙女十几年都在学校里念书,虽然年纪不小了其实还是孩子脾气。

小孩子想一出是一出很正常,因此她只是盯着她的儿子儿媳。

施向南给她搬了椅子过来,她不仅顺势坐下,还觉得孙女使眼色了。

施开阳也过来解释道:“南南想做个体户也不是一拍脑门想出来的主意。她跟我们说过她的打算了,妈,她打算中秋节去镇上上会的时候试试,就那三天,不行就老老实实去城里找份工端铁饭碗。”

唐青娥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好转了,她看向施向南:“南南你是真个这样打算的?”

施向南这时候肯定不能拆爸妈的台:“是啊奶奶。我也想好到时候卖什么了,今天就跟二哥在家里试呢。”

唐青娥的脸色又好转了些:“就是今儿大半个村子都闻见的香味儿?”

“对,奶奶你也闻到了是吧?是不是很香?”

唐青娥住的不远,的确闻到了,她一口吐沫一个钉从不说谎:“闻见了,南南这是煮的啥子?”

施开阳三兄弟都住施家洼,离唐青娥不远。

因此第一个孙子出生时她就说了,一碗水端平,谁家的孙子她都不帮着带。

免得儿子儿媳以后因为她帮不帮忙带孩子、带的多少的问题生闲气。

但没想到老大施开阳先生了儿子,二叔三叔家生的也都是儿子,施向南是他们这一辈里唯一的姑娘。

唐青娥说是要一碗水端平,但到底对这个唯一的孙女有点不一样。

虽然她也没有帮忙带,但施向南一两岁的会走了自己跑去她那里,她也不会把孩子送回去,吃什么也都有小孙女一份。

她养大了六个孩子,男女都有,是很会照顾孩子的。施向南小时候有段时间就很喜欢往奶奶家跑,开始上学后才渐渐去的少了。

祖孙俩关系比其他人都亲近些。

唐青娥问了,施向南也没打算藏着掖着:“煮的瓜子,我准备上会的时候去卖瓜子。”

“煮瓜子?”

施向南点头,还透露了一些重点:“我知道奶奶、爸妈你们都在想瓜子儿咱们这儿家家户户都种,没人会花钱买这个。”

她耐心地说:“但是城里人不一样,就说我在县里上学的时候看到的,城里人哪有几户人家有自留地啊,连葱姜蒜都得花钱买,瓜子花生红薯他们想吃就都要花钱的。”

她说的头头是道:“再说上会的时候,一年就那么两回,大人大多都是带着孩子去的,小孩儿闻见香味儿、尝了我的瓜子想买,哭两声大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