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节(1 / 3)

加入书签

以什么标准审、会不会被挑刺?

可操作空间太大了。

并不是每个公关公司都能做,但瑞廉可以。

韩锐的政府关系维护得不错,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联络联络感情,帮着催促一下,进展会顺利很多。

不过涉及原则性问题,他也没有回天之术。

比如去年有个客户,游戏陪练性质的语聊app因为涉h被监管部门下架整改,韩锐知道是原则问题,通融的可能性不大,还是出面帮着沟通了。

监管部门甚至给了详细整改意见。

但是没用。

根本矛盾是,这app本来就是靠打擦边球吸引用户,用户们对它的终极期待和游戏没什么关系,就是和声优小姐姐撩骚罢了。

这家公司不惜做个了新app试水,让同一批声优带大家玩正经线上小游戏,宅男用户并不买单,觉得无趣,消费力几近于零。

如果按照监管部门的意见整改,即使再上架也没有盈利的可能。

事发至今已有一年有余,现状是没有整改,也没有上架,全公司上下装模作样开会上班,等耗光投资人钱的那天,也就到头了。

而慧萌不属于这种情况,仅仅是技术漏洞太多、运营机制不良,引发舆论危机,问题要轻得多。

韩锐甚至觉得,这次的处罚过重,有点敲警钟的意思。

一般非原则性问题,只会在应用市场暂停下载,不会影响平台本身日常运转。

这么一记重锤,终于引起了慧萌的重视。

十点多,慧萌ceo带了几个高层直接杀到了瑞廉商量对策。

韩锐烦他,余朗提过好几次,签了年框的客户,总是大放厥词明示暗示公关没用要求来年打折,他们是头一家,非常小家子气。

其实他们公司的大部分人就在马路对面那栋楼办公,过来一趟也容易。

韩锐是记仇的人,不想现在就给他们定心丸,至少要折磨他们忐忑几天。

反正这帮人也没预约,他推说不在公司,让肖君尧去应付。

人人都知道肖君尧就是个贪玩二世祖,他出面,满嘴跑火车吹上天也没人信。

管用的韩锐连人都不见,慧萌高管班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肖君尧召集媒介部、客户部负责这个案子的小组和甲方一起开会做方案。

韩锐知道会叫上盛致,给她发了条微信:

[开会你唱白脸]

这次盛致倒是秒回:[你把我当什么了?]

韩锐回:[我的嘴替]

盛致整理好开会的纸质资料从工位上起身,看微信笑了笑,抬头想邀李和铃同行,对方已经从工位上消失了。

她笑容凝在脸上。

昨晚盛致回家前已经扔了衣服和鞋的外包装纸袋,光抱着防尘袋回家。

李和铃也是中产家庭长大的女孩,父亲经营个建材公司,这两年受建筑行业不景气影响,盈利苟延残喘,给她的支持不多。

大学阶段每年偶尔用压岁钱或奖学金买个包,年轻女孩不向往这些不可能,这些专柜都逛过,看颜色加防尘袋质地就认得出。

刚搬到一起时,两个女孩聊天,互相了解过对方家境。

盛致还是那套“父亲有精神病,母亲是清洁工”的说辞,她觉得不算撒谎,只是没说清楚是“掌舵万亿市值公司的精神病”和“打理两千平豪宅的清洁工”。

所以以李和铃的了解,四五万一件的外套、八千一万的鞋一口气来好几件,靠家里、靠工资盛致都消费不起。

这不就意味着,她和外面疯传的是同一类人么,捞女。

李和铃本来对捞女也没什么意见,做捞女还装清高就有点虚伪了。

早上出门前盛致和她说话,她装没听见不接茬。

这会儿开会前,出发地目的地都相同,她又自顾自先走。

盛致很明显感觉到被无视。

韩锐虽然不想搭理慧萌的人,事情还是出了力。

趁肖君尧一群人和慧萌一群人在公司会议室互扯头花,他出门约人见了见面,把监管的意图搞清楚了。

回到公司把张嘉桓叫过来简单通了个气,做好下一步危机处置的安排。

盛致已经和其他同事一起下班回家了。

韩锐问到开会时盛致的表现,张嘉桓只给了两个字评价:“可以。”

韩锐自己的话都因此噎回去了。

我问你盛致的表现是为了让你惜字如金给点评吗?

我是让你用说书方式把场面像关羽战吕布一样说出来啊!

你这么高冷是为了抢老板人设吗?

算了,口若悬河不在张嘉桓的领域。

张嘉桓保持一张扑克脸,略带忧心地问:“按盛致的文案发,之后怎样才能防止她骄傲?”

韩锐笑了一下:“防止不了。”

张嘉桓见老板笑,马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