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节(2 / 3)

加入书签

火光将原本暗黑的密林照亮,来人纷纷应声:“属下遵命!”

眼下不是伤怀的时候,交代完事情后,卫驰一扬马鞭,策马朝白城方向赶去。

行出密林,天刚破晓,一簇金黄亮光自天边浮云出射出,明亮耀眼。

卫驰抬头看一眼天边,随即继续策马赶路,不知过了多久,方才低声说了一句:“父亲,兄长,卫驰今日算为你们报仇雪恨了。”

……

四月初二,周国大军自白城而出,直往两国交界的加阑关而去。

北狄王已死,北狄王室一时群龙无首,乱作一团。蒙桑有嫡子一人,其余皆为庶出,朝中未立太子,嫡子虽名正言顺,却执政能力不足,王位空悬,北狄上下,一时人心惶惶。

大军压境,北狄却连能下决断的王上都无,且之前蒙桑一意孤行,执意出兵,已损耗了大半兵力,眼下北狄境况,着实难堪。

从出兵到破城,不过用了短短几日时间,加之此番粮草、军饷充足,几户所向披靡。

四月廿七,镇北军直逼北狄皇城,朝中仍未选出继位之人,朝中推出使臣,前来议和。主帐中,卫驰看着议和书信,没有应声。

是战,是和?

如今的北狄,已没了能和大周抗衡的实力,议和无疑是对北疆百姓最好的结果。如今北狄王室后继无人,与其无休无止地交战下去,到不如扶一个性情温和、能听令于大周的北狄王上位,比如嫡子蒙翰。卫驰连夜书信一封,命人快马传回京中,交给圣上。

五月十三,北狄新王登基。

三日后,北狄新王派出的议和使臣抵达上京,提出交还十三年前所占大周一城,每年进奉岁供且嫁公主入京和亲,以示两国和平邦交诚意,其余条件,可另做商议。

五月底,两国达成和平相交之约,镇北大军择日班师回京。

镇北军班师回朝的消息,是在六月出才传回上京城的。

沈府中的迎春花早已凋谢,如今已是盛夏,烈日灼灼,池塘中芙蕖开得正盛。

时值傍晚,沈鸢穿一身湖蓝色纱裙,坐在亭中摇扇纳凉,神情怔怔。

在镇北军中有“相熟”之人,她自比旁人提早知晓镇北军即将班师回京的消息,可除此之外,她亦知道些其他消息,比如,卫驰派人带给她的书信上,亲笔写着——

北疆事多,镇北大军先行返京。

一月之后,待处理完手中事务,吾即刻启程回京。

沈鸢再次低头,看了眼手中快要被她揉烂的信纸,撅了噘嘴,移开目光。她当然知道军务繁忙的道理,可战事已了,大获全胜,他们二人婚期在即,究竟是何事令卫驰放缓回京的脚步?

完结(上)

◎他对她,独有的情话◎

原本钦天监为二人拟定的婚期, 是在六月,因突如其来的北疆战事,卫驰离京之时, 婚期并未定下。交战时日,可长可短, 闹不好如三年前一般, 一打便是两年, 甚至更久, 都未可知。

初时, 沈鸢也是抱着平和心态对待此事,毕竟婚期在即,二人却因北疆战事无法完婚的事情, 早发生过一次。虽说心境和先前全然不同,但和战事相比,二人间未完的婚事, 自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平和心态的打破是从一个月前收到卫驰的书信开始的, 彼时他在信中直言, 战事已进入收尾阶段,可提前返京, 还言婚事诸多繁杂, 他不在京中,得由她多费心看顾, 婚期定在八月或九月即可。

沈鸢收到书信后七日, 沈府便有钦天监重新拟定的婚期送来, 八月初三、九月初六、十月十七。

婚期早了, 怕他赶路回京仓促, 婚期晚了, 又架不住心里焦急。故选了个折中的日子,九月初六,不早不晚,同时秋季,也正好与他们去岁初遇的日子相近。

婚期一旦定下,心中期待便会不自觉地渐渐多起来,特别是距婚期越来越近的时候。好不容易等到我军大胜的消息,好不容易等到镇北军即将班师回朝的消息,卫驰却在信中直言,称待处理完手中事务,即刻启程回京。

手中事务,而非军务,很难不令人心生疑问。

……

七月初三,镇北大军班师回到上京。

浩浩荡荡的镇北军队伍自被城门而入,行过安雀大街时,战旗迎风招展,队伍整齐划一,策马行在最前的是一身黑甲的段奚,气宇轩昂。

京中百姓几乎倾巢而出,前来围观看热闹的行人一早围堵在街道两旁,除此之外,安雀街两旁视野较好的茶楼酒肆,也一早被人订满,皆是为了一睹镇北大军的风采。

安雀街某处茶楼雅阁内,沈鸢心不在焉地朝窗外看了一眼,远远见着迎风飘扬的镇北军旗帜,目光收回,后神情怔怔地抬手为自己斟了杯茶。

队伍逐渐走近,沿街百姓的欢呼声已将马蹄声淹没,沈鸢抿了口手中清茶,忽地听到隔壁雅阁传来一阵骚动,紧接着响起一道略高昂的女声,正对着窗外高声呼喝:“威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