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1节(1 / 2)

加入书签

金银宝钞,纱绢布帛,成箱抬入了沈瑄的府邸。

送走传旨的宦官,了解过天子突然发钱的原因,定国公突然感到头疼。

这么会赚钱,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虽说再大的事有他扛着,有人眼红也没什么妨碍,可次数多了,压力着实大了点。

受赏的文武官员,多数相信口谕所言,天子发钱是体念群臣从驾北巡之故。只有少数人才会深思,这份赏赐背后究竟代表了什么。可惜,任凭他们想破脑袋,也注定不会明白,自己是受了兴宁伯的实惠。

即使有人发现端倪,也不会轻易开口。

勋贵武将自不必提,心中记下孟伯爷的好,今后必有回报。

文官不咬碎一口银牙就不错了,主动为孟少保造势,传播名声?想想都不可能。

回到府邸,孟清和就被一列摆开五箱金银布帛闪花了眼。

他不差钱,却不会嫌钱多。

比起朝中的几位国公,他那点家底,满打满算也就是个暴发户级别,还是金字塔底层的那类。

孟伯爷的双眼过于明亮,沈瑄看得有趣,将两人的赏赐都给了他。

“十二郎收着吧。”

赏赐的主因在孟清和,但国公和一等伯的级别之差,在赏赐的厚薄程度上仍有显著对比。

“都给我?”

“恩。”沈瑄起身,随手拿起一枚方形的银锭,掂了掂,“金银倒还罢了,布帛宝钞可给母亲送去。此次北征归来,十二郎有意,可将母亲请到府中奉养。”

府中?

国公府还是伯爵府?

合上箱盖,孟清和聪明的将疑问咽回肚子里。

沈瑄是北京镇守,他也将在北京长居,将孟王氏接到城内奉养应是可行。

不比金陵之远,也不比大宁是边塞之地,天子早晚要迁都,先一步将家人迁到城中也是表明态度,坚决拥护天子迁都的决议,誓死抱大腿。

孟清义是北京兵马司指挥,不管事,偶尔也要到衙门里露个面。五姐的夫家就在城中,举家迁入,嫂子也应当高兴。

只不过,奉养孟王氏还需要同孟清义商量。八哥不在了,九哥就成了顶门的“长子”。依照世俗礼法,奉养寡母,当以他为先。

如果将孟王氏接到伯府,又不提前说一声,知道的,当是孟清和的孝心,不知道的,难免会有微词。

孟清和不在乎世人怎么说自己,但他在乎孟清义。他和国公爷注定没朋友,不能让九哥也少了帮扶。

“这件事,我还要同九哥商量。”孟清和道,“国公爷的心意,我领了。”

沈瑄没有多言,又取出两张房契,“给母亲的孝敬。“

拿起房契,看着上面记录的地点,孟伯爷的表情有些崩裂。

黄金地点,豪宅,相邻多是官宅。

国公爷财大气粗,他知道。可财大气粗成这样……

想到这里,孟清和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国公爷。”

“恩?”

“底蕴深厚,家资颇丰啊。”

这两份房契代表了什么?私房钱,小金库!亏他还和九哥夸口,将来有变故,国公爷必须净身出户。

定国公眼亮心明,孟清和话出口,立刻明了背后含义。

“此为天子所赐。”

房子票子都是天子给的,有据可查。小金库什么的,绝对没有!

国公爷正气凛然,孟清和捏着房契,挠挠下巴,好吧,不该怀疑,这事是他不对。

孟伯爷服软了,定国公弯了嘴角,挑了一下孟某人的下巴,“十二郎可是不信瑄?”

“没有,坚决没有!”

“哦?”

“……”没底气了。

国公爷挑眉,突然俯身,拦腰将人捞起,“此事,还需详谈。”

话落,大步走向内室。

孟清和傻眼。

不是谈事吗?

这方向不对!

可惜,孟伯爷终究在武力值上吃亏。扑腾几下,顿时歇菜。

于是乎,怀疑国公爷私藏小金库后果如何,孟伯爷有了切身体会。

许久,国公爷斜倚在榻边,手指一下下梳着孟清和的发,姿态慵懒,笑意餍足。足以让任何人脸红心跳,却让被他顺毛的孟某人生生打了个哆嗦。

“十二郎。”

“……”

“瑄尚有宅院五处。”

“……”

“良田千顷。”

“……”

“金银古玩亦有许多。均为父辈所留,于洪武朝抄没,今上登基后,月前刚清点完毕,如数发还。”

“……”

沈瑄撩开覆在孟清和颈间的发,道:“吾均交予十二郎,可好?”

孟清和捂住耳朵,他没听到,什么都没听到!房契给他看,绝对是故意的!他算是明白了,和国公爷玩心眼纯属自撞南墙,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