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5节(1 / 3)

加入书签

事情正如朱高煦所料,天子敕令很快送抵大宁。

五门佛郎机炮,两门虎蹲炮,八百柄腰刀。

送走宣旨的中官,看着被拉走的火炮,孟清和狠狠磨牙。

攒下点家底容易吗?是个人就来剥削他,当他很好捏?

正想着,脸上突然多了两根手指。

抬起头,定国公微垂眼眸,弯着嘴角,好似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捏起来手感的确不错。

孟十二郎顿时泪崩了。

君子什么的,如玉什么的,果然都是错觉,骗人的。

好在孟善是个守信的人,火炮运到辽东,承诺的马匹很快送到。大部分是从女真和草原部落交换而来,个个膘肥体壮,领头一匹黑马更是神骏非凡。

孟清和看得心喜,想伸手,却被护送马匹的边军拦住了,“伯爷当心,这匹黑马不是边军饲养,是牧民从草原上套来的,野性未驯。”

“这么好的马……”给他了?

“总戎言,兴宁伯于辽东一事帮了大忙,这些都是应当。”

“如此,替本官员谢过保定侯。”

“卑职遵命。”

马一到,兀良哈就得了消息,同孟清和关系不错的三卫头领,都看着马群中的黑马双眼发亮。只是顾忌着朱高煦和沈瑄在场,不好开口讨要。

孟清和本想留下这匹马,见此情形,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自从改善待遇以来,兀良哈大小头目的表现都很不错,同自己的关系也算融洽。无论马给谁,引起其他人不满是肯定的。单是互看不顺眼还好,万一和“二桃杀三士”联系到一起,玩笑就开大了。

如果朱高煦不在,将这匹马送给沈瑄是最好的。当着他的面这么做,无论如何都不合适。

思来想去,孟清和一咬牙,干脆谁也不给,送进京,献给天子!

马到永乐帝手中,是留下还是奖赏给臣子,让皇帝头疼去吧。

“此马非凡,本官已决定,将其进献天子。”

兀良哈头目没再多言,献给天子,自然没他们什么事了。

朱高煦提醒了孟清和一句,“此马为保定侯所送。”

孟清和略有不解,沈瑄低声对他解释几句,终于了悟。

“子玉放心,我知道怎么做。”

最终,送往南京的奏疏上多了保定侯的名字,天子发下的恩赏也多了辽东一份。

事后,孟善特地遣人向孟清和道谢,表示兴宁伯这个朋友,他交定了。

作为当事人,孟清和貌似镇定,回到厢房,立刻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到北边这么久,终于交上朋友了,不容易啊!

永乐三年十二月,魏国公徐辉祖抵达顺天,正式接手练兵一事。垛集来的边军们,终于领会到了魏国公的手段,当真是舒爽得难以言喻。

同月,定国公沈瑄和汉王朱高煦离开大宁,先至顺天,同徐辉祖简短会面之后,分别前往甘肃宁夏等地。

忙了两个月,孟清和的生活又变得平静下来。

大宁飘起了雪,耳边能听到朔风呼啸的声音,捧着热茶坐在桌旁,想着今年过年,是不是该回家一趟,门外亲卫来报,有孟氏族人赶来,言有要事禀告侯爷。

“三堂伯?”

见是孟广顺,孟清和略有些吃惊,不等多言,孟光顺已是红着眼,哑声说道:“十二郎,九叔去了。”

九叔公,孟重九?

轰的一声,孟清和眼前发黑,呆立当场。

过明路

永乐三年十二月戊辰,是孟重九出殡的日子。

孟清和提前一日赶回了孟家屯,不及还家,先随孟广顺到孟重九停灵处祭拜。

北风呼啸,大雪漫天。

灵堂的门大敞,孟重九的儿孙均跪在堂中,一身麻衣,声音已哭得沙哑。

堂中燃着火盆,仍是冷得彻骨。

孟清和一身素服,走到堂中,看着黑色的灵牌,不顾地面冰冷,深深的跪了下去。

“十二郎……”

孟重九的长子孟成转过头,敦实的庄稼汉子,竟瘦得双颊凹陷,说话时喉咙里像带着风箱。

“成叔,节哀。”

孟清和咬着嘴唇,到嘴边的安慰之语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最终化成低哑的两个字,道尽了一切。

“十二郎,爹走之前还念着你,”孟成说两句就要停一停,不停的咳嗽,仍是坚持着把话说完,“爹说,咱们一族能有今日,全因十二郎。十二郎是孟氏一族的子孙,也是孟氏一族的恩人。做人当知恩图报,做事要对得起良心。他在时,有谁起了不好的心思,族中的老人能一力压了,也是个保全。他走了,怕是有人要再起心思,他是顾不到了,可凡是有良心还是个人的,就该知道怎么做。真要丧良心的,也该对着祖宗的牌位想想,他日里到了阴曹地府,有没有脸到孟氏先人跟前磕个头!”

一番话,挟着北风,清楚的传进每个人的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