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王妃从良王爷请指教 第412节(1 / 4)

加入书签

“王爷,有人送了一封信到宁王府,说是给王爷的。”

凤明阳头也不抬,“谁的信?”

天璇摇了摇头,“不知,并未署名。”

他眉头一皱,“拿来本王看看。”

“王爷,这万一是太子府那边……”要是在信上抹了什么有毒的东西,王爷碰了的话怎么办?

“这个时候凤朝阳不会耍这些小心机的。他若是这个时候对我下手,只会让朝廷百官对他更加的反感。”

无奈,天璇只得慢慢的走了过去,拿出了信。

凤明阳没有多犹豫就拆开了信,看到上面熟悉的字迹,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不用紧张,是墨镜城的信。”

天璇闻言神情一松,“原来是墨公子的信啊!那为何这样神神秘秘的,害得属下还以为……”

凤明阳一边看信一边蹙起了眉头,“他回西羌国了。”

天璇一愣,“回西羌国?可是墨公子不是说和西羌国那边已经没有什么关系来往了吗?这么多年也从来没有回过西羌国啊,为何这个时候……”

凤明阳也是满脸疑惑,慢慢的将信折了起来。

是啊,墨镜城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回了西羌国?他回燕京之前才让他去边关帮褚卫处理事情,那个时候还没有听他提起过要回西羌国的事,为什么现在却突然回去了?不会是和西唐的事有关,和岳母的事有关吧?

关于墨镜城的事,凤明阳知道得其实并不多。当年和他相识也是机缘巧合,他偶然之下救了身负重伤的墨镜城,那个时候不过是突然起了善心,没想到他醒过来之后却没有走,留了下来。后来慢慢熟悉才发现他们性格相投,他的性子也很对自己的脾胃,他说没有地方可去,他便将他留了下来,一留就是这么多年。

而他是西羌国人,他也是后来才无意中知道的,也问过他,只是他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把自己的来历和身世给掀过去了。他也不是那等喜欢查探别人秘密的人,只是从他的三言两语中猜测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墨镜城似乎是和家中的人闹翻了,所以才离开了西羌国在外面游历,而他的家族在西羌国国都也是名门望族。

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回去过,更加没有提起过西羌国的事,怎么这个时候会回去呢?而且还这么突然,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连宁王府都没有回就直接去了西羌国。除非事情很着急,让他来不及回宁王府。

西羌国……联想到西唐京都,不知道为何,他这心里有了些不太好的猜测。

前奏

王大人果然是在第二天早朝上第一个站了出来,提议皇上废黜太子之位,给凤歧国百姓一个交代,给众位大臣一个交代。

王大人这一出,立刻就引来了朝廷百官的争相讨论,原本肃穆庄严的大殿一下子就被各种激动的声音充斥着,不管是太子一派还是宁王一派的人都情绪激昂,竭力想要将对方驳倒,中立派则是闭紧了嘴巴,若是谁想拉他们掺和一脚就说几句敷衍的话,谁也不得罪,谁也不帮。

凤朝阳面色沉沉的站在队伍里,眸色阴鸷,却没有说话。

今天的事他早已经意料到了,太子府的幕僚也都猜想过了。

他坐上了太子之位,岂能是他们说废就可以废的。凤明阳是不是太小看他了,当真以为他会坐以待毙吗?

属于他的东西,他就算是毁了也不会让给别人,更加不会让给凤明阳!凤明阳休想得逞!

凤朝阳没有站出来辩驳,只是低垂着头让人看不清脸上的神情。凤明阳也没有参与,一直默默的站在一旁不说话,连脸上的表情都没有多变一下,就好像现在大殿上发生的事都与他无关一样,可大家都知道,眼下所有的事其实都是宁王一人所为。

他回到燕京立刻就把燕京搅得风起云涌,彻底打破了燕京多年以来的平静,也将所有明着,暗着的事都挑破了,赤裸裸的摆在了世人面前。

大家都明白,这些事迟早都是要爆发的,过去不提不是因为事情不重要,只是缺少了一个契机,只是事情还没有积压到足以影响大局的程度。而现在,这个时机已经到了。

皇上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眸色晦暗不明,让人看不出半点心思。

“太子,此事你怎么看?”等大家吵得差不多了,皇上才突然出声问道。

凤朝阳沉默的走了出来,跪了下来,“臣只说一句话,臣生是凤歧国的人,死是凤歧国的鬼,在臣心里也永远只有凤歧国一个家!”

凤朝阳明白自己这个时候狡辩再多都无济于事,倒不如直接表明自己的忠心。

凤明阳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但是也没有反驳他的话。

“宁王,你的意见呢?”

凤明阳不急不缓的站了出来,态度恭敬的道:“臣一切听皇上的。”

皇上面上的肌肉似乎抽搐了一下,咬了咬牙,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哼了一声,“既然如此,废黜太子一事先暂且不提,此事事关重大,需要从长计议。退朝!”

“皇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