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兴许,他们此生,再不相见(1 / 2)

加入书签

“李首长,你怎么在这儿?”

顾永志是鹿池大队里养猪的,过年刚杀了成猪,他趁这段时间空,下来镇上看看小猪仔。

也就是他们顾家出了一个顾进,他才对部队有所了解,在他们这些平凡的乡下人看来,部队当官的就是领导,他不清楚什么级别该叫什么,听了他家婆娘的话,都叫首长。

李岱凌上前,跟人握了握手,并不在乎什么称呼。

“顾叔,新年好。”

“好好好新年好,你也新年好。”

顾永志五十多岁,半白头发,皱纹遍布的脸棕色,是典型的劳苦农作人的长相。

“你过来找顾进?他今年过年没有回来,你可错过了。”

“他不在就算了。”李岱凌给人递了根烟。

顾永志接过去。

他抽惯了叶子烟,上次李岱凌散给他几根纸烟,他试过,觉得挺新奇。

李岱凌顺便帮他点了火,自己没有吸。

“顾叔到镇上买东西?”

“这不过年杀了猪嘛,来年的小猪仔还没有定下来,过来看看。”顾永志道,“也顺便买点药,大队的母猪不发情,年年都得备些发情粉,没有足够的猪仔,也得靠它们。“

他晃了晃左手的布袋子,扁扁的,只有两大包纸包的粉末。

李岱凌点点头。

“你还要下我们大队吗?”

“还去,遇到队上过年回家探亲的知青,看她大包小包的,说好的送送她。”

李岱凌撒谎撒得脸不红心不跳。

“等会儿一路?”他指了指旁边的车,“坐牛车回去,到了天估计快黑了。”

“那好啊,哎,这一趟来得巧了,”顾永志乐得如此,双手合十道:“感谢感谢。”

坐牛车颠簸,他一把老骨头,如若不是必要,真不想下镇上来。

坐这个汽车,应该会好受许多,他还是第一次坐呢。

水理走得并不远,一会儿就买到了红糖回来。

瞧见李岱凌和鹿池大队的人站在一起说话,她没有多问,转念想就明白了。

“我回来了。”

顾永志认识水理:“原来是姚知青啊。”

“诶,顾叔。”

他平常不关注这些年轻人,自然不知道回家的是谁,没想到这小姑娘竟然认得他。

“我跟您二女儿铃杏玩得好。”水理解释。

“原来还有这样一回事,哎呦你看,我都不知道,”顾永志拍了拍大腿,“平常我也不理这些事,既然这样,姚知青改天来我们家玩。”

“诶,好,以后我找铃杏,还得多叨扰呢。”

“好好好,随时欢迎欢迎。”

水理把红糖放到车上。

“那顾叔我们走吧。”李岱凌道。

“诶好。”

水理坐前面,李岱凌给顾永志拉开后座的门。

他和水理晚上歇息的棉被等物放一边,顾永志坐另一边,有些局促。

他四处看了看。

这大家伙可真是先进,这样坐回去,队上该有多少人羡慕呀。

路上两人挑了些话题和顾永志聊着,开了一个多小时,到了鹿池大队,照例停在了粮仓广场上。

顾永志连声跟李岱凌道谢,两人又寒暄一阵,在路口分别。

李岱凌提了水理的行李往知青院走。

天气冷,大家伙儿都在家里围着柴火堆烤火,偶尔能见着田地里有人出来摘菜。

西南的冬天,地里也不全是枯黄的。

菜是一朵、一窝,宽大的叶片被冬雪覆盖,人的手探进雪堆里,握住根部往旁边一掐,蔬菜采摘下来,一手的冰凉。

这便是这里冬天的味道。

水理两人和队上的人都不熟,因此也没有人来搭话,他们只远远地看着,和旁边的人“眉来眼去”。

水理不搭理他们的非议,落落大方同李岱凌走在一起。

到了知青院外面,李岱凌没有打算进去。

“就到这里了。”

他提着她的竹编行李箱,放在干燥的院门下面,回身看她。

水理抱着自己的布包,站在离他两步外。

她此刻才突然回过神,想起来,她的旅途到了目的地,他们……得分开了。

“那……你呢?”

她有点没缓过劲儿来,呆呆地望着他,眼神中有不可置信。

“现在走。”

水理没想到这么快。

“不留下来……吃个晚饭嘛,过会儿该吃饭了,在这边睡一晚,明早出发。”

李岱凌无置可否便是否。

他向水理走近一步,很想捏捏她的脸。

“一个人在这边,好好照顾自己。”

真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水理也不好为自己的情绪去勉强他。

“……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