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5节(1 / 4)

加入书签

她为什么可以在那么苦的地方坚持下来,坚持了一年多,想必就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吧。

希望这世上再也没有苦难,每个人都可以吃饱饭,都可以有学上,接受教育,成为更好的人。

顾晓澜是去年二月去那边支教的,到了后就给霍飞宁写信了,当时霍飞宁特别的震惊。

顾晓澜说,自己在火车上的时候,一路哭着去的,因为舍不得,舍不得爸爸妈妈,舍不得姐姐,但是她一直在寻找,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她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家里给她安排了工作,坐在办公室里,舒舒服服的喝茶,做事,她试过了,她不喜欢那样的生活,一眼望到头,她看不到希望。

所以她一直在逃离,她一直在伤害自己的爸爸妈妈,还好有姐姐,姐姐结了婚,就在他们当地,嫁了个很好的人,可以照顾爸爸妈妈,而她,就是叛逆的,不听话的那一个,总是跟家里人顶嘴,反叛,总是想过不一样的人生,把自己的工作让给了别人,那么好的工作,说不干就不干了,妈妈气得差点晕过去。

在之前和顾晓澜通信的日子里,就是顾晓澜还没有去支教的时候,霍飞宁就感觉到顾晓澜有一点抑郁症的倾向了,霍飞宁非常担心她,给她写了很多信过去,还寄了好些书过去给她看,还有自己去拍的月亮,花花草草,大海,沙滩贝壳什么的,寄了好多好多照片过去,治愈顾晓澜的心。

霍飞宁还鼓励她写作,其实,摄影也是写作的一种,而顾晓澜除了摄影外,也爱写作,经过霍飞宁的鼓励后,她拿起了笔写作,经过二十多次退稿后,终于过了几家报社,最后还写了个六万字的中长篇出来,在长青杂志过稿发布了。

霍飞宁和顾晓澜的名字,一同出现在长青杂志里,顾晓澜用的笔名是顾绿。

也是在那个时候,霍飞宁和顾晓澜成为了知己,彼此欣赏,互相鼓励,陪伴,通信的时候,两人还会就对方发表的文章,小说,进行探讨。

顾晓澜的文笔非常好,就是节奏有点慢,且刚开始的文笔非常华丽,但是很空洞,在退稿,以及霍飞宁看过后,立马打电话过去给她说了问题后,她就突飞猛进,现在的文章,变的更加的有灵魂了。

不过她还是没有上过收获,她的梦想,也是可以过收获的稿,给收获投过两次,都被拒了,她拿回来改了又改,最后自己不满意,就搁置了。

总之,这些年,虽然霍飞宁和顾晓澜没有再见过面,但是通信两人可不少,有时候遇到一件很开心的事情,顾晓澜还会打电话来霍飞宁的学校,跟她说,说完就挂电话了,真是个傻子。

这个时候,打电话接电话,可都要钱的呢。

不过自从去支教后,顾晓澜就没有打过电话了,穷啊,要打也是给爸爸妈妈打了。

顾晓澜原先一直和妈妈吵架,吵的妈妈哭,她也哭,两人还会对话,写信,因为顾晓澜的性子就是爱自由,无拘无束的,就想尝试不一样的生活,她也真的去那样做了,背着一个相机,到处跑。

最后又跑去支教了,坦白说,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稳定,幸福,安康,所以霍飞宁也理解顾晓澜的爸妈。

想想,如果是周圆圆,长大后,想去艰苦的地方支教,她和周琛九肯定也会担心的,千叮咛万嘱咐,不过孩子如果执意要去,他们肯定会为他铺好路。

同时教育好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他在那里过得苦,爸妈就会努力为他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不那么苦。

好在霍飞宁和周琛九的教育都不是吃苦教育,他俩都不是追捧吃苦是福的人,为热爱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自愿吃苦,是一回事,没得选择的苦难,就不必推崇了,任何困难都不值得推崇,只是说,在苦难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样做,能更加轻松的度过苦难。

相信周圆圆日后如果真的要去选择一条艰难的道路,做一些很困苦的事情,比如边远地区指教啊,贫困地区当医生啊什么的,他肯定也会对自己好的,他们家也不缺钱,可以让自己过得好。

开心快乐更重要,活得痛快,精彩,没有遗憾,这样的生活,到老了回忆起来,也是极有滋味的。

霍飞宁看完信和照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顾晓澜拍的学习里的孩子们,还有那里的环境,真的是苦啊。

顾晓澜说,她目前最近的梦想就是,给学校孩子们做免费午餐,希望学校里有钱做午餐,这样有的孩子就不用回家吃了,有的人住的特别远,还要走山路,自己带反过来吃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吃的,就带一个番薯,或者芋头,或者土豆,或者粥,而且都是冷的。

而且这些山里来读书的孩子们,还都是男孩子,女孩子都没有机会来读书。

试想,如果学校有免费的午饭可以吃,孩子们吃饱了有力气了,长得好的,头脑自然就更加的聪明了,因为发育的好,而且有些家庭困苦的,得知学校免了午饭,是不是就会愿意把孩子送来上学呢?

霍飞宁在信里,对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