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节(4 / 4)

加入书签

不能做亏心事,先帝在位不多时,身体便抱恙,后期相信鬼神之说,对当初那个死于非命的兄弟生出了畏惧。为安抚亡魂,下令追封以求得到宽宥,但他没有想得那么长远,不知道十多年后,有人会借此推翻所谓的罪名。

既然先冯翊王无罪,且又是先帝唯一的兄弟,今上唯一的皇叔,那么为什么不能追谥,像开国以来的所有王侯一样?

至于朝堂上的宰执们呢,毕竟对当年的冯翊王也心存景仰。要论人品德行,先冯翊王确实无可挑剔,政斗失败只是技不如人,并不能否认他的风骨和才学。再说圣上无子,小冯翊王的子嗣将来极有可能回归正统,反正早晚要追谥,不如现在成全了小冯翊王,也好弥补圣上与小冯翊王之间的兄弟之情。

于是宰执们纷纷表示,既然要告慰亡灵,就告慰个彻底,谥号上了就上了。

圣上没有办法,总不能当真让他去守陵,只得松了口,嗟叹道:“朕与皇叔,亦有叔侄之情啊。皇叔当年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就定谥号‘文成’。姑苏曾是他游学之地,改封吴王,请下尚书省,集三省、御史台合议,择日拟旨,昭告天下吧。”

神域这才重新伏拜下去,高声道:“臣,叩谢陛下隆恩。”

能够争取的,都争取来了,一个吴文成王的封号,也不知能不能告慰故去的生父。

眼下更让他揪心的是养父,在他心里,从来都将他当成嫡亲的父亲看待。现在他不在了,为他这个没有血脉传承的儿子死了,死得如此悲壮,结果自己无法保全他身后哀荣,甚至连最起码的体面,都不能给他。

圣上有旨,责令鞭尸,由中常侍、御前谒者丞,会同御史大夫徐珺督刑。

说实话,这种事千年万载都不曾遇见过,对着一具尸首行刑,是个人都觉得晦气。

中常侍显然很不情愿,掖着袖子游说徐珺:“徐老,陛下虽然有令,但执行与否在你我。这种事,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就是了……”

谁知招来徐珺的冷眼横视,“中常侍是想不遵皇命,糊弄陛下吗?”

中常侍碰了一鼻子灰,心道这半截入土的田舍汉真是没有半点忌讳,遇见他也算倒霉。

一旁的谒者丞望了小冯翊王一眼,暗暗叹息,生父的名声与养父身后的体面,都令他难以抉择吧。遥想当初,自己在别业供职,也曾经常见到唐隋出入,那时少年才俊,何等意气风发,如今形容枯槁,躺在那里任人宰割,实在让他于心不忍。

于是上前一步,拱手对徐珺道:“徐老是朝中股肱,万金之躯,这等事,就交由小人来督办吧。徐老与常侍去廊亭中休息,等行刑完毕,小人再来回禀。”

然而那个徐珺就是油盐不进,生硬道:“老臣受陛下之命,不敢懈怠。既然一切准备就绪了,那就行刑吧,何必拖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