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66章(1 / 2)

加入书签

【乐曲的完成度】!

选择什么乐曲,是选手自己的事情。

参赛乐曲是有一个范围区间的,大多选用必学的一些名曲。

在难度上,也有一个下限的要求,以免出现钻规则漏洞的情况出现。

根据乐曲难度,有一个难度系数。

而评委们打分靠的是乐曲的完成度。

出现几次失误,所需要运用的技巧完成如何,整首曲子完成如何。

然后将评委们的打分取平均值。

这个分数,最终乘以难度系数,便是最终的总分。

以总分来评判,这样即使跨乐器,对胜负的判定也会更公正。

但绝对的公正,很难。

因为艺术这个玩意,某种意义上还真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给一个标准框架未免显得死板,不利于艺术发展的开拓性。

但如果没有框架,公正性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评好了那是该做的,评不好说明你评委有问题。

比赛的这一路,顺风顺水。

但到了冠军角逐的时候,由于选手的水平已经相当接近,评判就变得越来越难。

评委们是很强。

如果挑问题,确实能从选手们身上挑出不少问题。

但非要评个高下……

就很容易又陷入到怪圈之中。

决赛的两位小年轻已经表演完毕了。

回到后台后,评委组们开始了自己的讨论。

李少杰作为评委组中,最有话语权的人,便率先开口说了起来。

“先说说吧,这个古筝的《汉江韵》,完成度我只能给68分,板头曲作为河南传统乐曲,必须要有一些河南人高亢豪爽的性格,你看,河南人说话重音在前,铿锵有力。”

“而这首《汉江韵》会有相当多的乐句反复与同音反复,表演者的弹奏让这首曲子显得很是枯燥乏味,在明暗强弱,音色的对比中,做的显然并不到位,甚至感觉没什么自己的思考,并没有起到给乐曲润色的个人处理作用。”

“密颤做的实在是太拉垮了……”

“曲子的演奏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没有情感,体现不出强烈的特色与风格。”

“咋说呢,像是一杯开水,可以喝,但没啥营养。”

讲道理。

其实,真的没有那么拉垮。

放在大众耳朵里来听,这已经弹奏的相当好了。

情感充沛,技巧圆润。

但放在专业,不,放在真正顶尖的评判者眼下,那真的是全都是漏洞,全都是短板……

“至于这扬琴的《瑶山夜画》……反竹演奏做的真的不到位,琴竹的翻转本是要让音色清脆,但这演奏者做的太乱了,没有让清脆的音色体现出缥缈的感觉。”

“而且对于扬琴新式技巧的演奏上也有问题,对特殊音响的模仿不够,所以整个曲子不够丰富,音乐色彩不够鲜明。”

“因为有些乱,所以错音也相对较多,我顶多只能给……70分。”

“似乎比古筝选手差,但之所以高两分……是因为我觉得演奏者本身多少是有点想法的,基础技巧有些马虎,但情感色彩做的比古筝选手好一些。”

“大概就像是……一杯酸奶,但有点子进灰了,有些脏,可对身体伤害不算大,有点子营养……”

金教授听的有点头皮发麻。

是,评判的时候确实不会被选手听到,你可以畅所欲言,不需要顾虑是否打击到选手。

但你这也太不留情面了……

如果不是亲眼看亲耳听,金教授或许真会以为这演出啥也不是……

只能说……

对杰哥来说,标准,就是自己的标准……

就好像大乘期的大佬看两个金丹期的弟子菜鸡互啄。

在其他练气期的入门弟子看来,这招数你来我往的很刺激,很惊心动魄。

放大佬眼中也就那样,全是破绽。

而切磋,又不会下杀招。

去评判?

对大佬来说那确实多少有点难度了。

都是一巴掌能拍死的,我咋知道你谁强啊……

“格鲁伯先生,您怎么看呢?”

对于比赛的评判方式,采用了2+4的模式。

李少杰与金教授是中方的2,而格鲁伯与维也纳爱乐小提琴首席则是奥方的2。

在这次民族乐的比赛中,国内评委4名,国外两名。

反之,奥方比赛,是奥方评委4,中方2名。

“我个人角度来说,也觉得扬琴的《瑶山夜画》更好一些,更加有画面感。”

格鲁伯捏了捏下巴。

但实际上,其他的几位评委明显看上去意见相左。

“我觉得吧,对青少年的要求重心还是要放在纸面上的完成度比较好,优先看失误,古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