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节(1 / 3)

加入书签

若要送林毓去镇上的学堂,这些钱是远远不够的,光一年束脩就得五两,手上这些钱根本经不住花。

自己虽然可以替人看诊,可这村里都是些穷苦人家,诊费几乎没有收过,多不过是象征性收取些药材钱,亦或者有些邻里家中实在拿不出钱,林菀一文不收的也不在少数。

以往祖父在的时候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一个医者治病救人是本职,医者仁心是林菀学医的初心。

要挣钱只得另谋出路了,眼下最要紧的先把家里这破败的窗户给糊好再说。

“姐姐,我回来了。”林毓进院没有看到人,遂大喊起来。

林菀推开窗柩应道:“这儿呢。”,说罢,还向他招招手。

林毓放下心来,关好院门然后进屋,同姐姐坐于一处。

“毓儿,冬日临近家里余粮不多,看这天气怕是近几日还会下雪,到时去镇上更难了,姐姐打算明日去买一些东西回来,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林毓对此没有什么意见,这个家从他记事起就是姐姐一个人在操持,他顺着林菀的视线看向窗外。

天空阴沉、乌云低垂、天色很灰,气温在不断地下降,下一场风雪很快就会来。

他对姐姐的身体仍旧担忧,于是提出明日要同她一起出门。

林菀也不放心他自己独自在家,便同意了带他一起去。

古代没有电子产品也没啥娱乐,时间过得悠闲又缓慢。

林菀让林毓下午不要出门,她打算趁着无事先将家里的窗户纸给糊好,否则随着天气冷下来,人冻着就不好了。

两人动作麻利,一会儿的功夫就将两间卧室的窗户纸给糊好了,林菀见林毓床上的被褥单薄,便将家里剩下的一床备用被子也给找出来给他铺上。

他年纪小,人又瘦弱,在这医疗条件简陋的古代,随便一场风寒都有可能让人丧命。

干完活,林毓说想去后面山里捡一些干树枝用来生火,林菀担心他的安全于是拿了个背篓跟他一起出门。

屋后这片山笼罩在薄雾之下,远看胜似仙境。山峰巍峨,树木葱郁,林中鸟叫声不绝于耳。

林菀见这山延绵数里,却不见有人进山,对此颇为不解。

“毓儿,这片山林可有主人?”

“这山是村里共有的,平时大家砍柴挖野菜也会过来。不过只在山脚附近活动。”

“这是为何?”

林毓解释道:“林中有野兽,听村里老人说从前有人进到更里面的地方打猎失去联系,村里组织大家进林子深处找结果有两人被野兽当场咬死,后来大家再不敢走远,只在山脚下活动。”

林菀若有所思,这山看来不能像之前自己设想的随意进入,林子深处指不定有什么大型的野生动物,冬季食物短缺,动物下山来自己哪里有可能逃脱。

她跟着林毓就在山脚下的竹林里捡了一些干的笋壳,这东西是生火的好材料,村里谁家没有生火的都会来捡上些。

两人也不贪心,装了大半背篓就准备打道回府。

林毓脚步轻快的走在归家的路上,林菀则背着背篓跟着他,两人跨过由几根树木搭起的简易过河踏板,翻过前面的山坡就能看到家了。

突然前方一株结了红色果实的植物引起了林菀的注意。

等走进一看。林菀激动到大喊出声,走在前面的林毓被吓一跳,以为她怎么了?忙掉头回去,就看到她盯着前方坡地上的植物一脸痴迷傻笑的模样,活像中邪似的。

“姐姐,你这是作甚?”

“嘘,小点声。”

林菀拉过林毓立在一旁,接过他的背篓把它和自己的背篓放在一处,蹲在刚才发现的那株植物面前。

林毓被她的行为弄得一头雾水,见她蹲下自己也跟着蹲下来,循着她的视线看向眼前的这株结着红色果实的植物。

“毓儿,你识得这是什么吗?”

“什么?”林毓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待反应过来指着眼前:“就红色的这个?”

“嗯,村里可有人采过?你在咱家见过没?”

“这不就是野果子,我之前同小虎、栓子他们还摘过叻,味道一点都不好,酸涩至极。婶子们割猪草都不要这些的。”

林菀一听高兴坏了,还好他们不识货,否则哪有他们遇上的份儿。

“这可是好东西呢。”,林菀笑着说道。

接着她又凑近了再仔细辨认一回,没错这就是后世被人称为‘金不换’的著名中药三七。

三七收载于明代医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三七又名金不换、山漆、田七等。其中金不换名称由来是李时珍在该书中描述其,“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金不换,贵重之称也。”

既能散瘀止血、活血定痛,又能兼计补血之功;生熟功效各部相同,全身均可入药。

三七喜生温暖阴湿之地,常见于湿润疏松林地。

此处坡地正好适宜三七生长,在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