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节(2 / 4)

加入书签

说这话的时候王星辰有点儿卖惨的意思,大大叹了一口气。

怎么说呢,虽然大家常常说,某某在校的时候就拍上电影、电视剧了,演的还是主角。至于说签约,更是好像人均签约大公司,签个小作坊就算是遇人不淑,被人坑害了。但实际上,即使是顶级影视学院表演班出来的,能在毕业之前和业内大公司签约的,也不多,至少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多。

所以很多人毕业之后,要么选择跑单帮,要么选个小作坊‘屈就’,要么就只能转行了。

大公司固然喜欢签有潜力的科班新人屯着,不要成本么,演技都有学校教了。但也不可能能签都签,不然到时候资源不够分,底下人要造反,那也是要坏招牌的!所以其实演员们抱怨大公司随便签新人,经常放养,这话有真有假。

有这种情况,演员物伤其类,会经常抱怨但其实这种情况并没有那么多见。

“你没签约,你还有的选啊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现在这个情况是好是坏了。”王奇叹气。他去年就签约了,然而签的是一个小作坊,没有了自由身,换来了很有限的资源。比王星辰这种没有签约的资源肯定好些,但也好的有限。

小作坊资源少一些并不是最大的问题,小作坊最麻烦的是容易有些骚操作!艺人成名之后不仅帮不到艺人,反而拖后腿——当然,那得是有了一定名气后,现在的王奇还不到担心这个的时候。

互相‘抱怨’了一下各自近况,又过了几分钟,也各自低头看话剧本子,或者找人搭戏去了。等到晚六点半,八个人都准点到齐,排练正式开始——再有不到一个星期,就要到小剧场演出了,《雷雨》的排练其实是进入到了最后阶段。

今天大家就是约好了全剧排练,除了没有化妆、穿戏服,和彩排也差不多。

戏一开场,首先是饰演四凤的陈胜男和饰演鲁贵的李业出现在排练间中央,陈胜男做无实物表演,假装自己在滤药渣,时不时拿手帕给自己擦汗。旁边的李业也假装擦着不存在的家具,父女两个说些话。

“四凤!”

陈胜男不回应,自顾自做事。李业又加强了声音:“四凤!”

陈胜男终于瞥了他一眼,然后就仿佛自言自语一样,一面往‘衣柜’那边走,一面说:“喝,真热!”

从这一场开始,没自己戏的时候大家就盘腿坐在一边看着,该自己上场了就赶紧旁边候着准备大家期待的排练现场肯定是像正式演出一样认真、严谨、状态正佳、一气呵成。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排练的过程中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断。

不提大家的水平怎么样,就是一些明明可以避免的小毛病,最让人摇头。比如说无缘无故的忘词了,又比如说,忽然就笑场了——刚刚紧绷的、沉重的情绪突然无以为继,笑场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并不是真的觉得好笑。

不过不管怎么出问题,大家都按照先前约定的,不要耽误,不要暂停,立刻接着演下去。这样一来,排完整场《雷雨》,就是三个小时之后了。

这个时候九点半,离宿舍闭门还有点儿时间,所以八个人就围成一圈,讨论刚才一遍排练的问题。如果是自己用功就能解决的小问题,那就不说了。非要拎出来说的,都是对于一部戏来说更难、需要讨论才能解决的。

比如说角色动机的问题,两个角色对手戏的设置虽说对于《雷雨》这种已经很出名的经典剧,大多数问题都能找到参考,但大家既然是排这部戏,就不能完全照搬,没有一点儿自己的理解。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来也该这样才好。

复盘了一会儿,一不留神就到十点半了,排练室这边要关灯了,宿舍那边也要闭门了,大家这才散了。

之后最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大家把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这场期末大戏上——本学期的课都结束了,现在正是大家占领图书馆,准备考试周的时间。然而作为表演班的学生,大家显然更在意期末戏,而不是那些笔试。

这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除了个别需要跑通告的,其他都完全泡在了期末戏里。甚至就算是需要跑通告的,跑通告之余也尽量挤时间参加排练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在最后的高强度‘特训’中,程程几个人手里,《雷雨》这部剧的完成度越来越高。

一开始,随着完成度越来越高,大家的心情是兴奋的,大有这把稳了的感觉。但随着完成度达到一个程度,大家又重新不适应了,再审视自己的表演,会觉得这什么东西?这能看吗?

一边觉得和之前那些经典版本相比,真的就是垃圾一样,毫无价值啊!一边又给自己找理由——这就是学生作品,就那样了。

事实上,直到期末戏上演的当天,‘《雷雨》组’的同学都有些紧张,越来越紧张。

“为什么来了那么多校外的人?那个是那个谁,就那个拍的导演吧?还有,那几个是华戏的吧,他们怎么溜进咱们学校的礼堂的?不是礼堂上戏的时候,得有学生证才能进来吗”在舞台边上,宋唯宾碎碎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