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节(3 / 4)

加入书签

而去年开拍的电视剧,今年就陆陆续续开播了(青春剧,集数不多,拍的还快)。《青色天空》就是这股开播浪潮中的一员。

观众都对年轻了不少的青春剧很有兴趣,虽然年轻人演技大都青涩,但对于青春剧来说,最重要的当然就是‘青春’啦!有了青春之后,演技都得退居二线。

但‘青春’也不是青春剧的万灵药,所以这些青春剧里也有特别扑街的。

《青色天空》就是。

这部剧大概证明了,大家对于青春剧除了青春之外,还是有一点点要求的。主要是剧情,真的太难看了,简直是这两年青春剧的狗血之大成,而且逻辑真的很混乱,里面人物做很多事的动机都很离奇。

再加上这部剧的造型师把年轻的演员们都搞的很杀马特,而这年头杀马特已经不流行了,所以

余萌不想室友们看到这部剧,然而大家还是看到了。

对于这部剧,莫英子的表情是一言难尽的:“你”

她不了解,但她大受震撼这样的。

就刚刚看的愚蠢的剧情和愚蠢的台词,她真的不懂余萌是怎么忍辱负重演下来的。

对此,余萌只能更一言难尽地解释:“其实拍戏的时候是没感觉的,大多数剧都很蠢的,能遇到一部不蠢的、扎实的剧,那是可遇不可求一部剧最后到底是什么效果,得拍完了才知道,有的拍完了也不知道。”

“所以我现在的话,其实就多接戏,什么戏都接——既然不知道什么戏、什么角色能火,就尽可能演完所有能演的戏呗,说不定什么时候哪一个角色就红了。按我经纪人说的,这叫‘普遍撒网’。”

月光美人(30)

余萌的‘普遍撒网’论, 虽然不好听,但却是大多数演员的现实写照。

只要没有爆红,演员就不知道哪一份工作会成为自己大火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 当然是接的工作越多,大火的可能性越高啦!至于慧眼识英雄,挑中别人都不看好, 但实际很有潜力的项目这种故事在业内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虚伪的。

先不说项目还在推动阶段,一双‘慧眼’能看出什么来。只说影响一个项目的因素就实在是太多了,有的时候成功了一个项目, 大家就想到说成功可以复制, 原班人马、类似的故事来一套, 总该不会出问题吧。然而现实是,这么干的,大多数都没有好结果。

极端一点儿假设,让一群做成功了的人重回当初, 重新做一遍当初的项目, 都有可能失败呢!

业内大多数的现状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失败,也不知道为什么成功——失败或成功之后,要找理由当然都能找到,但那就是结果导向了。

而大咖呢,则是成功率比较高的,大家也只是图他们成功率高而已。至于他们接下来的作品能不能成功,依旧没有人敢打包票。

余萌到处‘撒网’现在看起来比较显眼,是因为13级还没到那个时候。京影虽然不像华戏那么严,华戏原则上是不许大一大二时接戏的——原则外,就是顶级导演的‘女主角’机会这种。

但京影也没有说大一时就可以整天不见人了, 真要是那样,上什么学,学什么?

这个时候13级基本都还是每天上课,就连几个已经算是‘明星’的,也很少缺课呢。这种情况下,有再多想法也暂时按捺了下来。

不过这也不是说所有人都没有动静了。

余萌、钱媛、许淼、张子平这种早就踏入圈子的就不说了,其他有被经纪公司和工作室看中,签了约的,眼下也开始有工作机会发到他们手上了。

“上官原来拍了‘水晶影视’的新戏,她是签在‘水晶’旗下了吧?别说,还挺上镜”余萌说这个,是因为大家最近发现新开播的新版《聊斋》里,副班长上官静有出场。

‘水晶影视’是国内一间既做明星业务,又做电视剧的公司,名气很大,拍的很多剧都是程程他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回忆了。不过最近几年情况不太好,捧红一个明星就走一个,自家的剧也越来越拉胯了。

要说的话,如今同时做经纪和制作,本来就是逆潮流的早些年草莽时期,怎么着都行。但现在竞争大了,一些细节的要求就多了。现在同时做经纪业务和制作影视剧,就是会有利益对冲。

做经纪业务,原则上就该给艺人争取利益,艺人发展的越好,挣得越多,公司才会更好。而制作电视剧,则要求想办法压低成本,尽可能便宜地用自家公司的艺人,而且艺人红了之后,在外接片也最好不要接那些能和自家打对台的。

这就冲突了,所以自家培养的艺人红了之后就会想走。

这种情况,在自家电视剧业务红火的时候还好,还能勉强维持。但电视剧业务一旦出现问题,所有的问题就都会被放大,所谓墙倒众人推。

不过就算‘水晶影视’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出去也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公司里也还有着为数不少的当红演员。进入这样的公司,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肯定是很好的机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