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节(3 / 4)

加入书签

“还是想要表演啊”

不管未来怎么样,这个时候的梅露也是对演员这个职业抱有热爱的。听程程这样说,倒是很容易感同身受:“是啊,想要做演员,想要表演”

两人相视一笑,感觉关系忽然亲近了很多。

之后下午的时候,她干脆翘了课,自告奋勇地要帮程程看看——她不知道程程的缺乏天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还只当是她之前挫折遇到的多了点儿,自信心丧失的厉害。想帮帮她,重新帮她树立自信心。

“学姐,我演哪一段儿啊?”程程又忍不住有点儿紧张了,不自然地说。

梅露点了一支烟,看了她一眼:“你以前排过什么戏吗?你都准备考影视学院了,事前应该有老师指导过吧?”

程程不好意思说,这辈子她没参加辅导班。而且她上辈子是有上过表演课,还参演过一些剧呢。所以就点了点头,想了想上辈子表演课时曾经排过的一些短剧,挑了一个有知名度的:“我们排过《静夜思》。”

“《静夜思》啊。”梅露也知道这个,这是一出话剧,讲的是世纪之交时一个诗人的挣扎。九十年代中早期,就是文艺、诗歌这些东西的回光返照了,那之后就一路下坡。身处在那个变化的时代,诗人的故事是很丰富、很戏剧的。

“那你演一幕吧。”整出《静夜思》是多幕的,而且程程一个人,也不可能演完,那肯定只能挑点儿片段来演。

“演一幕自然一点儿,不用紧张,就我一个人看呢。”大概是注意到程程的状态了,梅露还多加了一句。

但其实两人都知道,这话说了也白说——梅露是半个行内人,程程看似一张白纸,其实上辈子也经历过一些片场了。经常会有导演、摄影让她自然一点儿,原生态的就可以。

可那又怎么可能呢?

表演这种事,和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本质的不同在于,生活中你和周围其他人是一样的,融入其中无论怎样都是很自然的事。但表演不同,表演的根在于有演员和观众两种角色。

一旦是表演了,世界就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被围观的舞台区域,一个是围观者所在的观众席。有些舞台很小、很简陋,就是在地上画个圈,但哪怕是这样的舞台,也和观众席有着‘空气墙’一样的存在。

演员能明确意识到自己和观众是不同的,舞台上和观众席更可以理解为不在一个世界——人在这个狭小的区域内,是没办法‘自然’的。有些演员表现得很自然,那也是演出来的自然,而不是真的就做了自己。

程程选了《静夜思》的倒数第二幕,因为这一幕前半段就是主角的独角戏,不需要人搭戏。

“没关系,穷就穷吧,所有伟大的诗人都会受穷——”程程代入主角,开始说台词。

主人公作为一个诗人,已经被时代抛弃了。他可以选择及时抽身而退,去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回归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大众意义上对社会有贡献的一份子。但在找到工作后,他又忽然后悔了。

在最后关头,他决定穷就穷吧,他还是想做一个诗人,以诗人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故事最后似乎是悲剧,因为主人公成为了邻居亲戚眼里的‘不事生产者’,是‘没用的人’,即使是父母也嫌弃他。但从倒数第二幕看,程程倒觉得并不悲剧,主人公已经与自己和解了。

他选择的路完全是自己选的,选择之前他也很清楚这条路是什么样的。

其实世界上能与自己和解的人很少,主人公已经比很多人‘幸福’了——世俗意义里,他的人生是悲剧,充满了失败。但生活是自己的,在主人公自己眼里,一切都很好,他只是时常会与这个世界有一次‘小小的争吵’。

非常诗人化了。

看完了程程的表演,梅露的脸都皱到一起了。说实话,这场戏,程程发挥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并没有因为紧张,像之前演高考失败的农村女孩儿那样糟糕。但即使是这样,也是一言难尽。

“怎么说呢是因为你和这个角色差的太远,所以”梅露只能想到这个了。《静夜思》里的主人公是个七零年代出生的男人,是个在世纪之交挣扎的‘诗人’,这一切都和程程本人一点儿关联都没有。

虽然,优秀的演员也能出演和自己反差很大的角色,但还没入行的菜鸟肯定是不行的。

程程知道自己的演出又失败了,她永远都这样,总会很快就掩饰不了自己的蹩脚。她也希望一切像梅露说的那样,真的就是她和角色差的太远的锅。但她心里清楚,不是那样的,就是她没用而已!换成一个和她本人十分贴合的角色,或许会好一点儿,可也有限。

她没有任由梅露给自己找台阶下,她打断了梅露:“没关系,学姐你说实话就好了,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其实不是角色的问题,演其他的我也是这样的。”

梅露作为半个社会人,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程程不想气氛变得太尴尬,故作轻松地说:“没事儿,都是早知道的学姐你之前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