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节(2 / 3)

加入书签

没有破五。

可成本低归成本低,不意味着孙有明不忧心票房。

一部《一枚信笺》他倒是亏得起,可以后他其他电影的排片都和《一枚信笺》相似,他要怎么在电影圈立足?

孙有明很快就打探到了原因。

他和副导演两人相视无言,半晌才道:“8个亿的成本啊。”

《瀚海》对外宣称成本5个亿,但在孙有明看来,5个亿都拍贵了,可实际上,《瀚海》的拍摄成本居然是整整8个亿。

其中还包括了院线方面的投资。

为了挤占暑期档市场,《瀚海》片方还给院线做了让步,一部分的票房归院线。

投资大,宣传成本也不低,加上给院线方面的让利,《瀚海》片方也担心票房不能回本,吃相不免难看了些。

《猎物》那边院线也不肯让,毕竟《猎物》在海外口碑还不错,分账比例早已和院线方面约定好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枚信笺》成了牺牲品。

副导演安慰孙有明:“咱们这片子票房低,宣传也不贵,回本没那么难。”

当初邀请顾熠演沈遥的时候,孙有明纯粹是从角色的角度出发,没想过要靠顾熠的人气去带动票房。

再说那时候顾熠的人气也不如现在。

可事实上,有顾熠担任主角,又有《一枚信笺》原作的人气加持,电影排片虽低,上座率却是当日所有电影中的最高———足足是《瀚海》的两倍多。

《一枚信笺》上映的第一天深夜,各大平台的票房统计也陆续出炉。

在40的排片加持下,《瀚海》票房依旧狂揽近2亿,《瀚海》的上映日期比《一枚信笺》早一天,上映两日,《瀚海》已经拿到了5亿多票房。

《瀚海》片方每过一亿就会发出庆祝海报,上映不过两天,电影的庆祝海报就换了好几回。

辛如晨的粉丝更是提前打出了头号小生的宣传语,辛如晨原本就有云星奖在手,再凭《瀚海》提升商业价值的话,同龄的男演员中,几乎没有人能和他抗衡。

而《一枚信笺》——票房数据揭晓的时候,孙有明等几位主创脸上都闪烁着茫然。

“这数据……是真的?”

排片量不行,排映的场次更是众所周知的垃圾场次,孙有明对《一枚信笺》第一天的票房其实不抱期望。

上午电影的实时数据排名也不起眼,孙有明干脆不看了,就等着看一天的总数据。

结果,这一天,《一枚信笺》的总票房是——8862万。

056 上映第二日

在当日的票房排行榜上,《一枚信笺》排名第三,位于《瀚海》和《猎物》之下,《猎物》的日票房是1亿6700多万,这部电影在海外的口碑不错,但因为恐怖血腥镜头偏多,在国内的受众相对少一些。

面对《瀚海》和《猎物》两个庞然大物的夹击,《一枚信笺》取得这样的票房成绩可谓十分出众。

《一枚信笺》的排片只有《瀚海》的三分之一,单日票房却远超《瀚海》的三分之一———这还是在《瀚海》占据了最好场次的前提下。

“快回本了?”孙有明眨了眨眼睛。

《一枚信笺》的成本是固定的,给院线的分成比例也是固定的,电影的体量偏小,因而严格说来,《一枚信笺》票房未必一定要达成成本的三倍才能回本,孙有明粗略估计过,1亿左右的票房数字就足够电影回本了。

何况自各大影视平台兴起后,片方售卖播放权也是回本的渠道之一,对《瀚海》这样的大制作电影而言,收回成本或许很难,但对《一枚信笺》这样成本不高的电影来说却足够了。

“好像……是。”副导演也有些不敢相信,但票房统计的数据完全没有弄虚作假的必要。

……

「八卦洲」论坛上,去年「天降紫薇星」那条帖子又被重新顶起。

“看今年暑期档的形势,紫薇星必然是辛如晨了吧?”

“+1,《瀚海》票房走势挺好的,辛如晨奖项上完全没有短板,再把票房补上,小生里断层完全没问题。”

“《瀚海》的饼也不是谁都能吃到的,《瀚海》不求《太空漫步》系列的高票房,只要总票房落点在30亿,这个紫薇星辛如晨当定了。”

粉丝们盘点着辛如晨出道以来的实绩,其中分量最重的自然是云星奖最佳男配,《瀚海》眼下票房未知,但只要电影的高排片维持一段时间,在票房总榜上留下姓名并不难。

辛如晨的粉丝大多是实绩粉,粉的就是辛如晨实绩上碾压旁人的快感,当然,在人气上,辛如晨的确是比不过一些流量明星。

此前辛如晨之所以一门心思接《一枚信笺》,其实也是想补齐自身在流量上的短板。

当然,《瀚海》票房如果能大暴,流量于辛如晨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影视圈里位于金字塔尖的演员,有依靠人气一步步站稳脚跟的,也有凭借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