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节(2 / 3)

加入书签

车望了一眼,车帘静静垂着,全程都是一样的安静。

双方在城门口分别,目送车队缓缓启程,顾七也不再逗留,翻身上了马。

一阵远去的马蹄声,菱月静静掀开帘子一角,望着那人渐行渐远的背影,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腊月里河面都冻上了厚厚一层,水路不通,一行人赶了小一个月的官路,终于赶在年三十之前赶到了金陵顾府。

人疲马乏,各房都去各自的院子休息,菱月原本被安排在顾七的院子里,不过菱月找了个借口,让管家单独给自己安排了一处小小的院子。

老太太顺利地入了祖坟,几场法事过后,就出了正月了。

金陵的春天比京城来得早,院子里的梧桐树早早就发了嫩芽,总有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

这处院子虽然不大,但院门一关,剩下的都是自己人,难得的是这份自在。

菱月自愿离京,如今和二太太没了利害冲突,二太太住在自己的院子里,平日里对菱月不怎么理会。

菱月这趟离京,除了金银细软,再就是带上了和鸾。

轩窗半敞,清风拂面,菱月的指腹触动琴弦,慢慢找回了熟悉的曲调,也勾惹起往日的回忆。

如今一切平静下来,再回首那两年的时光,其实并没有被白白浪费。

她习得了一笔还不错的字,看了不少七爷书房里的书,学会了弹琴,还得到了许多爱,这些都是十分美好的记忆,会被她永久珍藏。

如今和七爷分开了,院子也变小了,除去这些,菱月的日子和以往差别不大。

现在练字变成了为老太太抄经,看书和弹琴都和以前一样,再就是做做针线。

芳儿和铃铛都说她这日子过得实在悠闲,说出去都让人羡慕。

百花繁盛了一春,梅雨缠绵了一月,夏天也到了。

京城顾府这时候来了人,除却给金陵顾府各房运来一船的京城风物,还捎来了云红小产的消息。

菱月很吃惊,芳儿道:“说是不足三个月就小产了,只是咱们离得远,不知道罢了。”

都知道府上对云红这一胎有多重视,芳儿想想颇为后怕:“幸亏咱们早早离了京城,要不然万一再牵连到咱们身上。”

铃铛从二太太院子里领了东西回来,小声道:“二太太的脸色不知道多难看,还有冯妈妈。咱们最近可得小心着点,省得她们有气往咱们身上撒。”

菱月心里有点难过,她想七爷一定很失望。

不多时,一个丫鬟进来院子,端着托盘,里头是一排精致的绢花,这丫鬟对着菱月福了福身子,口齿灵便地道:“请甄姨娘安。这是咱们十七奶奶在京城挑选的,送给各房赏玩。请姨娘挑一对吧。”

菱月心中一动:“十七奶奶也来金陵了?”

丫鬟笑道:“奶奶没来,十七爷来了。这是奶奶托我们爷带给各房的。”

菱月一听这话,哪里还肯要,托辞道:“你们奶奶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如今正在给老太太守孝,哪里好戴这样的东西。等哪日见到你们奶奶,我再去道谢。”

丫鬟还欲劝说,菱月给芳儿使了个眼色,芳儿心领神会,取来赏钱给这丫鬟,把人亲自送了出去。

不多时,芳儿便套了话回来。

东西确实是十七奶奶挑的,只是十七爷却交代了丫鬟,让先往她们院子里送。

芳儿又道:“十七爷不跟着船一起回去,说是要住下来,等安顿下来就到书院里读书。”

铃铛听出端倪,一问才知道在菱月还是丫鬟的时候,十七爷曾经纠缠过菱月好一阵子,让菱月不胜其烦。

菱月万万没料到顾十七会突然到金陵来,想了想道:“交代下去,以后咱们院子里的人没事不往外头去,晚上早早锁门。要是有人敢收外头的东西,让我知道绝不轻饶。”

铃铛便去交代院子里的粗使婆子。

芳儿道:“咱们府上是有规矩的人家,量他也不敢胡来,姨娘也不要太担心了。”

菱月点点头,她也就是以防万一罢了。

时值六月,府上要在鸣远寺给老太太做一场法事。

到了正日子,菱月早早起来,取出这些日子给老太太抄写的经文,按时来到了二太太的院子。

菱月一身素服,不过俗话说“人要俏,一身孝”,这句话放在此时的菱月身上倒正合适。

冯妈妈一眼一眼地直往她身上看,直到菱月看回去,冯妈妈才把头扭开。

顾府一行按时到达鸣远寺,一场法事做完,正好到了午时。大家用完斋饭,几位老爷先回去了,这时节后山上石榴花开得正好,几位太太商量着去后山上转转,这时候大丫鬟金凤在二太太耳边耳语了两句,二太太便转头对菱月说:“你就不要去了,万一寺里再有什么事。”

菱月便留下来,和芳儿一道被带去禅房休息。

刚坐下不久就有人在外头敲门,芳儿去开门,门口一个高大的身影,芳儿唬了一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