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节(2 / 3)

加入书签

菱月紧紧地依偎在顾七怀里:“七爷对我真好。”

两人当即商定了日子,菱月第二天一早就派人去通知了梁氏。

出门子一年半,菱月终于能回家看看了。

甄家得了消息,连甄二都高兴得坐不住。

梁氏早早地就忙活起来,把各色家什擦洗得是一尘不染,家里各处都打理得立立正正、亮亮堂堂的。

到了正日子,又早早地打发甄二买来各种上好的果脯和鲜品,生怕招待不周。

马车停在街口,菱月拉着顾七进了院子,甄家夫妇二人上前给顾七行礼,顾七早早地叫了免。

梁氏心里实在欢喜,顾七这样的贵人能带着菱月回娘家,可见菱月确实受宠。

更重要的是,菱月看得出与顾七十分亲近,脸上也重新有了神采,分明与之前所见不同。

一家人重新团聚,彼此间有着说不完的话。

顾七在堂屋喝茶,甄二陪客,菱月拉了梁氏去西厢房说话。

梁氏悄悄告诉菱月一件事:“前一阵子府上来人挑家生子,你爹给管事的打了招呼,隔壁那几个全给涮下来了。哼,活该!”

这说的是隔壁的甄四嫂子一家,她家里过得不容易,双方又是亲戚又是邻居的,甄家一向是能帮衬的就帮衬一把,谁成想甄四嫂子丧了良心了,为虎作伥,把甄家给坑害惨了。

这话提醒了菱月:“要不您和我爹换个地方住吧。换个大点的宅子。银子不够的话我出。也省得和那一家子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多膈应。”

梁氏摇头:“我才不搬。我心里一点都不膈应。看见那一家子的倒霉样子,你娘我心里不知道多畅快了!每天饭都能多吃一碗!”

菱月失笑。

小小的一方院子,承载了菱月太多的记忆。

顾七一开始答应带菱月过来看看,只是为了哄菱月高兴。真等到了地方,顾七也想多看一看这个菱月从小长大的地方。

菱月拉着顾七在院子里东看看西看看的,想起院子里发生过什么趣事,就一样一样地告诉他。

最后来到菱月以前所居的西厢房。

顾七仔细打量了西厢房,和顾七见惯住惯的屋子自然是不能比,但是整洁雅致,是顾七想象中菱月会住的屋子。

靠墙一个矮柜,顾七拉开第一格的抽屉。

里面放了两本书,顾七拿出来,一本《本草经》,一本《伤寒杂病论》。

梨白院的西厢房里也有一些菱月带过去的书,顾七都看过,品类繁杂,顾七随口一问:“这两本怎么落这里了?”

有风吹过,吹动了书页,簌簌有声,也吹动了遥远的记忆。

看顾七又去拉别的抽屉,菱月有意岔开话题,故作好奇地询问:“七爷找什么呢?”

顾七饶有兴致地在菱月未嫁时的闺房里探索:“找找看你有没有什么小秘密。”

菱月脸上的表情空白了一瞬,一笑掩饰,回答得半真半假:“有也不能告诉你。”

西厢房里菱月的东西梁氏都保管得很好,一样也没有动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

菱月以前的针线簸箩就放在多宝阁最上面一层,顾七身量高,一眼就看见里面还有未做完的针线,他一伸手把针线簸箩拿了下来,把里头未做完的针线拿在手里赏玩。

是一个荷包,用料不算很好,做工却相当讲究。

顾七捏着这个半成品打量片刻,忽地发问:“这荷包怎么只做了一半?”

菱月嫌屋子里闷, 一边支开窗子一边随口答话:“谁知道当时怎么落这里了。”

顾七让人给甄家准备了一车子的礼品,几个小厮正在往院子里搬,菱月看见王达, 岔开话题道:“晴叶和王达的好日子定下了没有?”

王达是顾七的贴身长随, 跟随顾七多年, 前途是尽有的, 他父亲又是金陵顾府的大管事, 家里条件好,他和晴叶二人彼此都是知根知底的,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桩极好的姻缘。

顾七回答了这话,他手里捏着荷包,又问:“要不要带回去做完?”

菱月回转过身体,表情自若地道:“料子都发旧了,还要它做什么。”

菱月怕家里人不自在, 并没有留下用饭,她没碰铺子里买的果脯鲜品, 梁氏亲手做的糕点倒是多吃了两块, 临走又装了满满一匣子。

带上马车, 顾七看着这熟悉的糕点匣子, 好像想起了什么趣事一般,脸上现出一点笑容,曲起食指在匣子上笃笃地敲了两下。

却说为着崔十这件事, 二奶奶也被叫回娘家狠狠挨了一顿教训, 闹了个没脸, 待回到惜红院,二奶奶把屋门一关, 对着菱月指名道姓的就是一顿咒骂。

这时候忽然听到屋外有动静。

二奶奶警觉地住了嘴,钱妈妈拉开屋门,没见有人,遂厉声斥道:“什么人!还不快滚出来!”

拐角处慢腾腾地出来一个人。

顾七带了菱月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