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节(2 / 3)

加入书签

凑近了去看,却又是喜欢又是惊讶的,点头肯定道:“确实用心写了。菱丫头,你这笔字看着可比以前好多了呀。”

顾七在教菱月写字的事,老太太是有所耳闻的,不过老太太并未怎样放在心上,原想着不过是男女之间的小情小调,如今一看,倒不尽然。

菱月闻言微笑道:“说起来也是七爷对老太太的孝心。七爷得知我想给老太太抄写经文,供老太太盂兰盆节上使,这些日子每日里都会抽点工夫出来,在写字上指点我一二。我也是沾老太太的光,竟然能得七爷的指点,这字自然写得比以前好些。”

这话说得动听,且老太太又见他二人相谐,心里越发喜欢了,把这篇《心经》递给了兰草,交代道:“仔细收好了,过两日头一份就用菱丫头这个。”

蔡妈妈见老太太喜欢,也过来凑趣,开起菱月和七爷的玩笑,大家听了果然都笑起来。

要换了之前,菱月会应景地做出羞涩的样子,又或者不依,拉着老太太让老太太评理,逗老太太开心。

今日不一样,在众人善意的笑声中,菱月身在此处,却有一时的出神,自己在想些什么,自己却也说不清楚。

十六奶奶身处众人中间,虽也和其他人一样笑着,周围人的表现却又尽收她眼底,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菱月的。

十六奶奶心中不由得一动。

从荣贻堂告辞出来,十六奶奶不觉笑了一声,和自个儿的陪嫁丫鬟翠缕说话:“甄姨娘到底是不是个聪明人,马上就要见分晓了。”

这话没头没尾的,翠缕没听明白,笑道:“这是怎么说的?我竟听不懂了。奶奶以前不是还对甄姨娘高看一眼的,夸甄姨娘聪明的么?”

十六奶奶道:“以前归以前,如今她还能不能把持得住,就看她自己的了。”

翠缕道:“奶奶这话我越发听不懂了,奶奶快别卖关子了,快给我讲讲。”

十六奶奶这才把话说明白,又道:“刚才大蔡妈妈打趣她和七爷,甄姨娘的表情很耐人寻味呀,你都没看见?白长一双眼了。”

翠缕听了笑道:“原来奶奶说的是这个。这有什么。我听说七爷很是宠爱甄姨娘呢,连名家字帖都拿出来给甄姨娘使,最近还听说七爷在教甄姨娘弹琴呢,两个人郎情妾意的,七爷又长得这么俊,甄姨娘会动心也是常情吧,她又不是个石头做的。”

十六奶奶道:“正因为会动心是常情,这时候她能不能把持得住,才能看出她是不是真聪明来。好东西大家都喜欢,可也得看清楚自个儿的身份处境。飞蛾还喜欢火呢,真扑进火里试试看,还不是要把自个儿烧个遍体鳞伤……”

主仆二人顺着甬路渐行渐远,那说话声也渐渐远去了。

继春天之后, 夏天也慢慢过去了,风吹在身上,慢慢带来了凉意, 秋天到了。

大家慢慢都穿起了夹棉的衣裳, 日子一天天过去, 转眼连秋天都过去一半了。

这一日, 晴叶过来西厢房, 递了一份礼单给菱月,让菱月看看。

菱月接过来, 只见礼单上头写着:元宝十个、苏缎六匹、白绸两匹、秋露白六坛、瑞山茶八两、猪头一只、猪腿一只、牛肉十斤、螃蟹一篓。

菱月看了实在莫名,笑问晴叶:“这是做什么使的?”

晴叶道:“这不中秋节就快到了,七爷交代下来,要给姨娘家里送节礼去,这不我把礼单先拿来给姨娘瞧瞧,姨娘看看可有什么不妥的。”

菱月愣住了, 过了片刻才问:“是咱们府上的姨娘都有这个呢,还是七爷单独交代下来的?”

晴叶一听笑了:“姨娘也是咱们府上的老人儿了, 怎倒问出这样的话来?咱们府上哪有这样的规矩?还不是七爷看重姨娘, 疼爱姨娘, 这才交代咱们往姨娘家里送节礼呢。”

菱月怔了怔, 过了片刻才笑道:“难为七爷想着。这礼单很妥当,就这么办吧。”

绿波和铃铛也都听得清清楚楚的,两人对视一眼, 俱是十分欢喜。

菱月心里也很有几分高兴, 笑盈盈地亲送了晴叶出去。

明明中秋节还有几日才到, 这消息一出,西厢房里却跟提前过节了似的, 上下一片喜气。

绿波笑道:“姥姥家里得了七爷让人送去的节礼,该多高兴呢!倒不为这东西,全为了七爷对姨娘这片心,这份看重,姥姥心里也不用老挂着姨娘了,以后尽可以安心了。姨娘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菱月也是想到了这一点。

心里这份欢喜,倒有一大半是为了这个。

还有一小半欢喜,在心底悄悄地蔓延生长,不过,这是一种让人愉快的感觉,菱月一时并没有去深思。

这一日下午,菱月照旧去明心斋练琴,她目前在练的曲子叫《秋风词》。

这首曲子她已经练得差不多了,流畅的弦音在指尖流淌出来。

弹着弹着,菱月在琴声中竟然罕见地走神了。

她想起顾七转头看她的样子,想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