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节(2 / 2)

加入书签

,这么漂亮的花灯节,竟然是头一回见。”

走着走着就看见一座临时扎起的高台,高台上俨然搭起了一座灯笼山,灯笼上搭着灯笼,灯笼上又摞灯笼,粗略一数足有数百之多,每一盏灯笼里都亮着烛光,蔚为壮观,也煞是好看。

忽然,菱月定睛往一处看去,那个人就站在不远处,他相貌出众,站在人群里,那叫一个玉树临风。

他显然早就发现她了,一双眼睛直望着这边。

梁氏很快发现了女儿的异样,顺着女儿的视线看过去,周遭人群熙攘,烛光掩映,梁氏眯着眼睛仔细地瞅了瞅,明白了。

梁氏笑道:“比不得你们年轻人,我可走累了。那边有个元宵摊子,我去吃碗元宵去,顺便歇歇脚。”

说着,梁氏抬脚便走开了。

许茂礼今日天还没黑就来了长雀市,在各条街市上来回寻找,可以说是这些灯盏都是他看着亮起来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总算找到想找的人。

许茂礼原本已经打算过来了,都做好了要连同梁氏一起三人一道逛街赏灯的准备。

不想梁氏忽然走开,如此良机,许茂礼不懂得把握就傻了。

许茂礼连忙过来了,在周遭的抱怨声中,红着脸挤占了菱月身边的位置。

“菱月姑娘……”许茂礼红着脸打招呼。

菱月抬起眼睛看他一眼,今日难得出来赏灯,眼前有遮挡的话多有不便,加之身边又有梁氏陪伴,菱月故而没戴幕篱,清澈如水的目光清凌凌地投过来,许茂礼只觉得里头似有无限情意,他整个人有种被击中的感觉。

菱月从人群里出来,慢慢地往别处走去。

许茂礼微红着一张俊脸,陪在她身边。

花灯节上,每一家的摊位上都扎着许多灯笼,以用来招揽客人,卖什么的都有,有卖胭脂的,有拉糖人的,有卖书画的……还有各种小玩意儿。

不过最多的,还是趁着花灯节卖灯笼的。

各种形状的灯笼,小兔子的、荷花的、土地公公的……还有各种精致的四角或六角的宫灯,上面有的提着诗词,有的或画仕女,或画花鸟,不一而足。

不过,对菱月来说,跟梁氏在一起的时候倒有兴致慢慢赏玩,如今身边换了个人,就变成了走马观花。

两人默默地走了一段,许茂礼倒是有心说些什么,只是身边如此佳人,眼前如此胜景,倒好像一开口就惊扰了什么似的。

最后还是菱月先鼓起了勇气。

花灯节上人流如织,他们站在人流中间。

菱月鼓起勇气抬起眼睛,清澈如水的目光直直地对着许大夫的,菱月以一种只在他们二人之间的声音,认真地问他:“许大夫,你……是真心的吗?”

许茂礼心如擂鼓,慌忙答道:“许某对姑娘一片真心,天地可鉴。不敢有一字谎言。”

菱月脸颊发烫:“许大夫,你当明白,婚姻之事乃是父母之命,不是你我可是私自做主的。”

许茂礼忙道:“我回去便禀明父母,择日便遣媒人去府上提亲。”

菱月一双眼睛亮晶晶的,似乎盛满了无数花火:“我出身卑贱,令尊令堂不同意也是常情。”

许茂礼忙道:“我会说服他们的,我能说服他们。”

璀璨的灯火里,玉树临风的年轻儿郎红着脸一再地向她担保,让她尽管放心。

这一刻,菱月只觉得很值得,在她最青春美好的年华里,她结识了这样一个人,得到了这样一份情意,这是弥足珍贵的。

哪怕最后没有什么结果。

菱月低头平复了一下心情,头再抬起来的时候,只见她神态坦然,举止温柔:“你的心意我都明白了。只是万事不可强求。若是令尊令堂不情不愿,我是不能嫁给你的。”

不待许茂礼说话,又道:“半个月,若是半个月内你家里没有遣媒人来我家提亲,我就什么都明白了。”

周遭人流如织,他们是不能够在一个地方停留很久的。

两个人只得随着人流往前走去。

到得一个卖灯笼的摊位上,菱月不期然看见一对高高挑起的灯笼,两个灯笼显然是一对的,造型一致,都是一样的古朴雅致,清漆木的灯笼架子,白绸做面,唯一的不同,就是白绸上面题的字句不一样,其中一个灯笼上题着:今夕何夕。

另外一个题着:共此灯烛光。

今夕何夕,共此灯烛光。

虽略显直白,却正应菱月此时的心境。

菱月看了许茂礼一眼,上前一步把“今夕何夕”摘了下来。

许茂礼心头一颤,也把“共此灯烛光”摘了下来。

摊主报上了价钱,许茂礼正从身上掏银子,菱月却快了一步,把价钱折去一半,自己付了自己手里的“今夕何夕”。

许茂礼正待出声反对,又正好对上菱月瞟过来的眼神,如水一般的眸子,里头似有无限情意,似乎所有想说的都在里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