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节(3 / 4)

加入书签

来磕头。祁人的着装仍旧保有他们的特色,衣皆连裳,脚上蹬着花盆底,头上戴着旗头。跪地的时候绒花和头面几乎要扫到尘土,看着就很费劲的模样。

婉婉说:“不必拘礼,起来吧。”

孩子活络,一下就站起来了。那位庶福晋难了点儿,因为脚底那块木疙瘩有三寸来高,必须婢女搀扶才能起身。

婉婉偏头看,那位大爷生得真好,粉雕玉琢,像观音驾前的童子。眼睛随了父亲,眼里有金灿灿的一道环,俨然是小号儿的宇文良时。再瞧那塔喇氏,长得并不十分美,不过很娟秀,怯怯地站着,十分谨慎的样子。

大爷黑黝黝的眼睛看着她,婉婉不由一笑,转头叫小酉看赏。屋里的人都在等她的态度,见她不计较,纷纷松了口气。

太妃又指二爷,“澜亭今年七岁,庶福晋周氏所出。”

周氏上前来磕头,汉人不像祁人那么繁复,穿一件丁香色的妆花缎褙子,底下是一条栏杆裙。婉婉照例让起来,她抬起头,这人天生长了副笑模样,圆溜溜的眼睛,圆溜溜的鼻子,连嘴都是圆圆的。亏得她儿子长得不像她,否则爷们儿就欠威严了。

真是奇怪,南苑王府里的人都挺有意思,侍妾不很漂亮,但也算各有千秋。最后的一位姓陈,无所出,进退有度,一点不莽撞。婉婉曾经听过这些庶福晋的来历,据说原先都是伺候太妃的,当初让宇文良时娶亲,他如论如何不肯松口,太妃没辙了,只好往他房里塞人。就比如皇子们大了,跟前司寝、司帐都有引导的责任一样,碰过,不上心,将来给个位分就完了。这些女人身份上虽然有变,但依旧保留奴才对主子的那份兢业,匪夷所思,也有些悲哀。

婉婉对她们的兴趣不大,更中意那两位小爷。她来前特意嘱咐小酉准备京城孩子们玩的玩意儿,果然他们喜欢,金银不在眼里,抱着呱嗒嘴,偷偷拉底下那根红绳。这里头有机簧,一拉,兔儿爷的嘴和眼睛就乱动,他们起先不知道,弄出了动静来,一时都怔怔的,很快面红耳赤。

太妃作势唬起了脸,“真是的,头回见人就失了礼数,看你们阿玛不打你们!”

两个孩子愈发惶恐了,大大的眼睛看过来,嘴里嗫嚅着,就要给她下跪。

婉婉忙起身相扶,“本来就是我带来给他们玩儿的,不能怪他们。”一面说,一面退回了座上,笑道,“宫里有十位皇子,得了闲也上我那儿去。孩子就是孩子,别太苛责了,没的抹杀了天性。叫他们玩儿吧,玩儿得越好越聪明。”

她笑起来简直如春风拂面,语气轻柔,一递一声地,能沁入骨髓。两个孩子相视笑了笑,大概正说进他们心里了。

太妃也欢喜不已,招呼着:“还不谢谢你们额涅!瞧瞧,阿玛管得严,有额涅护着,你们往后可松了缰了。”

婉婉让她一口一个额涅的称呼,实在很不好意思。两个孩子又上来打千儿,“儿子以后一定听额涅的话,孝敬额涅。”

婉婉涨红了脸,边上那个老奸巨猾的人对孩子们的话十分满意,唇角露出笑意来,看得她牙根直痒痒。

老太妃又发话了:“打明儿起,就上额涅这儿晨昏定省来,一天不许落下。藩王府离长公主府虽远了点儿,也不碍的,总师傅还教你们学弓马呢,正好路上练练手。”转头看良时,“孩子小,我不放心,你呢,早上议完了事儿,就陪着一道儿来吧!殿下一个人进膳怪冷清的,你在边上端个茶,递个水,不为过。你阿玛当年也这么过来的,咱们宇文家的爷们儿疼媳妇儿,到你这辈可不许断了。”

这算是结结实实给他创造了一把条件,老太妃不声不响的,肚子里能打算。两府离得远,总有个刮风下雨的时候,长公主心眼儿好,能看着孩子来回颠腾?一来二去的,兴许就准他们住下了。连儿子都住下了,老子的好日子还远吗?这么一算,真是天衣无缝,老太妃抚着掌,自己先得意地笑起来了。

☆、 玉钩香阶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儿子成了婚,和媳妇不相亲,尤其这媳妇出身太高贵,如果中间没有和事佬调和,打头上远了,往后再想亲近,那就难了。

太妃一辈子也是操碎了心,宇文家的男人都是干大事的,政务上八面玲珑,居家过日子,有的地方还是有些缺心眼。比如一条道儿走到黑,这就是个坏毛病。她的儿子,她当然知道。这些年来想攀搭南苑王府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他总不提要立嫡福晋?江南美女不美吗?性子不温婉吗?当然不是的!他心里有了人,嘴上不言语,那个位置却一直留着,如果一辈子不能如愿,就等一辈子。

这世上的女人,谁能入了他们的眼,何用再愁忽地冒出个爱妾来,能和你平起平坐!她曾经同他私下说过,房里那几个也要善待,好歹人家替你传续了香火。他倒是应了,一定一定,说得十分响亮。可后来查了记档,自打两个儿子落地后,他就像使命达成了,再也没有任何动静了。

直到有一天来找她,站在旁边伺候了半天巾栉,才慢吞吞开口:“儿子有件事,想请额涅示下。”

他能有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