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货车司机 第125节(3 / 3)
做这个好了。”安华舍弃了一条版型特别时髦的连衣裙,把喇叭裤单独拎了出来。
“这喇叭裤可以用劳动布来生产。劳动布,咱们市里面的纺织厂刚好就专门生产这布料。价格优惠而且路途很近。可以给你们厂子节省成本。”
点到即止,安华相信,凭借这位梁厂长的能耐,这喇叭裤后续的生产营销都会做得很好。她这个外行人就没必要插手了。
等两人再次回到了仓库前的时候,货物都已经装车完毕。苏明康正在跟仓库的人核对数量,签单。
看到安华过来,苏明康对着她不着痕迹地点点头。
安华回以他一个感激的眼神,顺便看了看今天的搭班司机孙梨花在干什么。结果发现,这孙梨花,一脸表情古怪地盯着自己。
安华直觉不太喜欢这样的目光。跟梁厂长说了几句话后,就招呼着两人发动货车,启程送货。
这一趟跟新人搭班的任务,在送货的时候终于开始顺利了点,直到回到运输队交班,也没发生什么特别要命的意外。安华最终给这位孙梨花的表现,打了个勉强合格的标签。
——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她基本上轮流跟着十个新人搭过班子。趁着这个机会,把所有人的表现都做了一个统计。在76年的最后一天,她把对这十个新人的评估报告,提交给了纪宏山。
运输队的司机里面,所有跟这些新人搭过班子的司机,都需要提供这么一份评估报告。
这会儿,安华作为最后提供报告的人,就看到纪宏山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报告。整个运输队,只有安华一个人,是跟十个新人都搭过班子的。其他人的报告只有一页纸,她的就是十几页。上面不止详细列明了司机的名称、接过的任务以及表现程度。而且,安华还给这些新人量化了他们规划路线的能力、心理素质的高低以及修车技能的评定。
当然,这些报告都是主观性比较强的。但是,由有经验的老司机给新司机做评估,是运输公司的传统。去年安华的评估报告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优秀”。
但是,今年不知道是不是新人比较多的缘故。数量一多,质量就不好把控。安华不知道其他人的评估结果是怎样的。但是,就她自己来说,十个新人里面,也只有三个人拿了优秀。四个人拿了中等。而徘徊在及格线的有三个同志。
这三个同志里面,就包括了孙梨花。而且,这三个人,偏偏还是安华在接待新人第一天的时候,就发现的那三个眼神不坚定的人。
事情就是这么巧合。她当初凭着一面之缘,给人下了评定。没想到,半年过去了,她的预测成真了。
“这一批新人,你觉得哪个可以提起来?”孙海这时候也在纪宏山的办公室。他对这一批新人的素质是抱了很大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把运输队里面的人力缺口堵上。
纪宏山指着面前的一沓报告:“呐,都在这儿。我还没来得及看了。安华,你给老孙说说你的印象吧!”
安华也不含糊,把自己的报告递给纪宏山,口头也开始汇报:“今年这一批新人,共十人。优秀三人、中等四人、合格三人。这合格的三个人,说实在话,我觉得他们并不具备可以长期在这个行业扎根的能力。但是如果只是单单安排他们在附近跑跑短途,那还是可以的。长途的话,就算了。他们三人的心理素质不好,综合素质比较低。”
作为运输队唯一一位连续一个月,不间断跟新人搭班接任务的安华,对新人的评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所以,孙海听完安华的总结汇报后,瞬间牙疼了起来。
这年头,优秀的司机太难培养了。
“怎么样?老孙。这三个所谓合格的新人,要给他们机会继续开货车,还是给他们转岗。维修队那边,可还等着进新人的。按照计划,这一批新人,也是要有三个人进维修队的。”
纪宏山会提这个问题,也是考虑到这三人以后的人身安全。毕竟,开车不像做办公室。做错事情可以改。在道路上开车,一个错误,那就是终生的悔悟。
孙海也觉得很难办。这三个人里面,有一位叫孙梨花的女同志,当初可是从省拖训班培训出来的。按道理,技术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没想到心里素质会差得那么离谱。
孙海跟纪宏山讨论一番过后,还是决定把这三个人找过来谈谈。看看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想法,是否愿意转岗位到维修队上。
只是没想到这一谈,倒是又谈了个事情出来。
——
这天,安华刚从外头出车回来,就发现队里的人看她的目光有点奇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