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2 / 3)
本书稿,给写稿人的费用还最高。”
倪之谦听得唇角翘成了个菱角,却只是说:“你又知我秋闱定能高中?还知道我春闱也能中?又一定能授官留在京里?”
少女的眼中自家情郎当然是无所不能,所以杨蔓君答得理所当然:“你当然会高中了,爹爹向来赞你灵慧少有人能及,他在府学里十年了,教过的学生那么多,定然不会看错人。”
倪之谦存心逗弄她,又说:“我若是在京中当了官,自然有俸禄,又怎么还会继续写话本子讨生活。”
杨蔓君不无惋惜地说:“不写了吗?可是你的故事写的那么好,我还想笑叹生的名号可以在晋京广为人知呢!”
倪之谦唇角翘得更高:“怎么能不写呢,等我的名号打开之后,你还要用这些年卖绣品攒的钱开间书店,拿我的书来做招牌呢。”
“你知道就好啦。”杨蔓君见他记得两人的约定,喜滋滋地说。
又见倪之谦只顾埋头写书稿,便问他:“你不需要温习备考吗?听说许多人这时候都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呢。”
“嗯,那你去找个锥子给我。”倪之谦吊儿郎当的说。
杨蔓君嗔道:“哎呀,之谦哥哥,人家跟你说正经的呢!”
“我也跟你说正经的,你那个什么祖姑母未见得是安好心,你不要跟她去。先别说考不考的中还不一定,就算到时候真的要到京城里去参加春闱,也不用非得租个宅子,可以住到湖广会馆去,那里还有膳食提供,也无需自己操劳。”
杨蔓君立刻反对说:“那怎么行,会馆人又多又杂,怎么可能安心念书。”
倪之谦笑说:“过去几十上百年里成千上万的考生都是这样住过来的,有什么不行?不信你问你爹去。”
那怎么同,千千万万人里只有他一个最特别。
杨蔓君还想说服他:“我想去也不光是为了租房子,祖姑母的二孙子前年中了探花,说不定到时候你可以与他结交,借鉴经验。这不是很好吗?”
若不是倪之谦向来自尊自立,杨蔓君还想让他去燕家借住呢,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倪之谦见她心心念念都是为了自己,到底也不好太过扫兴,只说:“到时候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咱们现在安排得十全十美,到时候没看考中,便全是白瞎。”
杨蔓君一听这话可不依:“怎么会考不中,你一定考的中,不许你乱说。反正我不管,只要你秋天榜上有名,我就要跟祖姑母进京去。”
其实,对于倪之谦来说,是否中举并不是那么重要,他和杨蔓君一起勾勒出的未来图景已足够温馨喜乐。
他本是秭归县人士,家中数代积累下来的许多田地,是当地有名的地主。
奈何父母早亡,家产被亲叔叔全部霸占。当时倪之谦不过十一岁,已通过了童子试,但刻薄的婶婶不愿意为他交束修,逼他辍学去米庄里当学徒赚钱,当做叔婶代养妹妹倪之语的生活费用。
即便倪之谦每月按时支付一笔银钱,婶婶仍是日益苛待之语,甚至连生病时都不愿意给她请医生,最后,一场小小风寒生生熬死了刚满八岁的之语。
倪之谦用当月的学徒月钱安葬了倪之语,之后一把火烧光了倪家祠堂、大宅和田地,漏夜离开秭归县,混在流民里流浪到荆州来。
然而想在家乡之外的地方讨生活并不那么容易,他没有户籍、没有保人,谁也不肯请他做工,连包吃住不给月钱还要伺候店主一家老小的学徒都轮不到他。
倪之谦很快落魄成了小乞儿。
杨安心善,在街上遇到年幼的乞儿总要给他们几个铜板或是馒头包子之类的吃食。
那些孤苦的孩子们每次皆连声感谢,偏倪之谦另类,竟同他说:“大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否用十个铜板换一次你帮我介绍一份工?”
杨安觉得这个孩子有意思,把他带进府学里当杂役。后来发现倪之谦不仅知书识墨,还曾通过童子试,便举荐他当了附学生,也就是没有学籍的插班生。
倪之谦心里感激,向来和杨安一家走得近,多年下来,与杨蔓君也算得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两人如今都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倪之谦觉得自己家无恒产、两袖清风,就这样向心爱的姑娘提亲未免太寒碜,便想着搏上一次,参加乡试,若考到功名,也好有个相对稳定的未来。
他不过是打算一试,并非志在必得,但杨蔓君听后却特别上心,事事都比他本人还要在意。
倪之谦想哄她高兴,也比先前认真起来,之后一直闭门读书。
很快到了八月初九,倪之谦提了杨蔓君亲手为他准备的长耳考篮入贡院,一连三场,考得十分顺利。
待到桂榜放榜时,倪之谦竟然高中榜首。
杨蔓君听得这个消息时,人正在院子里晒被子,高兴得跳起来撞翻了支架,三床大被全部要重新拆开清洗。
同一日,晋京也放了榜,燕骁飞同样高中榜首,燕冬的夫婿丁远山则为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