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节(2 / 3)

加入书签

的解释, “原来还有这样一重意义在,是我孤陋寡闻了。”

这条长街足走了一个时辰, 熙宁在马上只能看到人头攒动,如水流一般涌入的人群将这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有公宫侍卫维持秩序,去被人群冲散不知挤去了哪里。

简直如节日一般。

原本年节在路上草草度过,熙宁还觉有些遗憾,如今见到这阵势, 内心那点小小不满早已烟消云散。

小孩原本替熙宁牵马在前, 熙宁瞧人群挤过来恐怕要伤到他,赶忙将他拉上马背。

“可真热闹, 郦下有如此多的人。”

他眼睛简直应接不暇,还有身着节日彩衣的姑娘在一旁冲他笑,小孩觉得羞涩便躲在熙宁身后,一会儿忍不住又探头去看,叫万三取笑他好一会儿。

“我外祖曾到燕国都城送药,说那里的人个个都长得好看,衣裳也比清水河人穿得华美,只是房屋修得不甚美观,从前规划并未做好,全都拥在一处,高的临着矮的,楼宇遮住了土屋的光线,怎么瞧都不舒服。”

而后指了指河边那簇新楼,“可这红楼修得气派,路也横平竖直,远处虽有低矮的民居,但同楼宇都分割开来,并不互相影响,可知规划之人是个有远见的。”

万三在旁边揉揉他的脑袋,“你倒什么都懂上一些。”

熙宁想起赵侯头一次带着自己到郦下,入城之时也四处介绍着,她便将赵侯之言说与二人听,“此处是新城,老城是老赵侯所划,新城是赵侯所划,你说得很对,他们二人确实都是很有远见之人。”

这城中规划,正如两任诸侯交接,日月更替,但都灼灼其辉。

小河上还有撑船泛舟之人在吆喝,人声集聚,熙宁听不大真切,看那嘴型似乎是哪里的乡间小调。那船也扮作花船,简直同年下一模一样,到处热热烈烈的庆祝着。

直到公宫之外五里的距离,方才清理出大片空旷的距离。

有早早候在原地的郦下众臣还有窦氏带领的宫中女眷,人人都在等着前方来报,一时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窦氏上了年纪,可精神气却很足,在座上气定神闲,一般的时间都在闭目养神。

她从前便是在此处等着迎接自己的丈夫,后来是儿子,如今又成了孙儿。历经三朝不倒,如今依旧耳清目明,颇具手腕,在朝中拥趸众多,赵侯年少之时几番受她掣肘。

幸而成年之后带兵出征,大胜之仗数不胜数,其声名鼎盛,又重视招揽人才,这才自窦氏掌控之中挣脱出来,真正成了赵国的当家人。

不过人后权利与欲/望暗流涌动,这场景自赵侯弱冠之后久久不曾改变。若不是老赵侯只中行显这么一个儿子,恐怕窦氏连表面的和平都不能做到,做出扶持旁的孙子来同赵侯打擂台之事,也未可知。

“报——”

有侍从由远及近从道路尽头奔马而来。

赵侯母亲在窦氏面前直起腰来,儿子总算回来,她好歹能在这公宫之中喘口气。

“君侯人马已经进临善门,一刻之后便可抵达沐恩门。”

窦氏微笑着点了点头,她年岁已高,嘴角不可避免的向下弯去,若是未作表情之时,那面容一看便知是个难缠的老太太。若是面上带笑,倒也算露出几分慈祥之意。

她招手叫窦绾上前,同细君一道在自己身后并肩而立,远远看去倒像是一家人。

窦绾面上带着端庄得体的表情,细君瞧了倒也指不出错来。确实是个好姑娘,只可惜是赵侯祖母的人。

窦氏年老糊涂,可她自己的儿子自己最为清楚,绝不是个甘愿受别人摆弄之人,窦绾错就错在生在窦家,天生同中行家不是一头。

赵国公宫之中,绝不能再出一个窦氏了。

细君向她点头致意。

窦氏便是故意叫众人瞧着,这是她为孙儿选得女君,日后便是赵国公宫的女主人,赵国的荣耀依旧要同独山国绑在一起。

赵侯下马整理衣冠,赵军上下立刻随之效仿,此处距离沐恩门不到一里的距离,赵军同时拍打外裳升起得烟尘隔着一道城门都瞧得见。

熙宁同万三,桑仕秾紧跟在荀将军的身后。

赵侯看到宫门立着的众多亲眷,赶忙疾步上前。唤了一句“祖母”便半跪在窦氏面前。

这一副慈孝场面,叫荀将军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老赵侯临终托孤,其中最为顾忌的便是窦氏专权,细君又是一个温婉纯善不与人争的性格,恐怕难以辅助儿子日后收权。可又担心儿子同祖母敌对,忠孝难两全,窦氏或许晚景凄凉。

荀克烈暗暗念道,“赵侯可安息了,显是个心中有成算的,做君王或是晚辈,都叫人挑不出错来。”

赵侯同窦氏一番亲热之后,窦氏这才将人放开,指了指细君道,“你母亲日夜担忧思念,唯恐你在外吃不好睡不好,她不图你建功立业,最最要紧的还是全须全尾的回来……”

赵侯同细君一向母子情深,不必窦氏多说,细君已经将儿子看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