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节(2 / 3)

加入书签

,慢慢扩大新知识的辐射范围了。”

教育,始终是顾朗最?在?意的事情之一,这?是百年基业,越早打基础越好。

只有培养出足够多掌握新知识的学生,他?再改革科举,开新科才有意义?,不然试卷出了给谁做?

指望科举能捞到民间奇人异士的效率太低,还?不如张贴皇榜,高薪聘他?们来当夫子更快。

反正能来公益学堂上?课的都是底层百姓,是不是教四书五经,那些世?家大族也不关心?。

诗怡问?:“不用再多投资开几个工坊吗?”

即使是在?天子脚下的大兴城,百姓生活得也不算富足,更别?说城外的乡村,以及其他?地方。

他?们开工坊,与其说是为了生产商品,最?开始其实是“以工代赈”的成分更多些。

顾朗:“工坊一直在?开,以大兴城为中心?点向外扩张,只是不需要再额外追加投资,产生的利润足够支撑新工坊的开设了。”

这?才是良性回圈,工坊早晚要实现自负盈亏,不能一直依靠皇帝私库输血。

在?顾朗的计划里,户部是他?必须要清理的地方,工坊的规模扩大后,肯定要转化为正式国营资产,源源不断产生的巨大利润是他?的改革资金,不是留给他?们贪污的。

他?写下几个关键位置预备役官员的名字,叹息着人才还?是不够多啊,不能一口气?来个大换血。

他?和诗怡说:“你收人才时,除了看潜力,也要多看现在?的实力。沈茝和谢时序的培养期都太长了,都没有立刻能走马上?任的。”

诗怡:……

合适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啊,难道她还?能在?路上?随随便便捡到?

她撇撇嘴:“都怪天佑帝的眼光太差,让庸者上?位,贤者明珠蒙尘。”

“说起来,柴三郎和宁六郎都是天佑帝给挑的驸马。柴三郎凉了,那宁六呢?”

顾朗纠正道:“不是天佑帝挑的,是贤妃和贵妃暗示,他?看着家境过?得去就给安排了。”

就天佑帝那个渣爹模样,会?为了女儿用心?吗?如果顾朗和诗怡没穿过?来,是别?人撞见柴三郎逛青楼,哪怕同样闹到皇帝面前,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公主还?是要跳火坑。

“我?派人去查过?宁六。”顾朗回忆道,“宁家内宅确实不清净,但宁六本人,还?是挺洁身自好的,他?从未去过?那种地方,也不会?和家中丫鬟小厮太过?亲密。”

如果资讯准确的话,那听起来还?不错嘛……

这?种男人在?古代确实算珍稀物种,看来贵妃挑驸马的眼光还?可以?

说起来,柴侯家和宁侯家,和两位公主的生母都有些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

柴家不用管,幸好宁家和顾棋的关系比较远,不是三代内的近亲,不用顾朗和诗怡另找藉口搅黄了。

诗怡真心?道:“希望宁六不会?翻车。”

额,如果是贵妃选的,怎么总有种不太靠谱的感觉呢。

放暑假的日子, 虽然不用上课很快乐,但偶尔也会感到无聊。

诗怡已经?做出了扑克和?麻将,后来又发展到跳棋、大富翁、狼人杀……总之,能复刻的娱乐活动, 都被她“发明”出来, 还成为了公司的新产品。

在比较清闲的时?光, 诗怡还?进一步理清了工坊和?公司的权责关系。方维工坊仍然是?她的全资产业,当时注册公司时没人想过重名的问题,毕竟在大家的印象里,都是?给皇帝干活嘛。

但顾朗提醒她,还?是?要把产权说清楚,于是?诗怡就将工坊并入公司财产, 当然,这得?算她的个人投资,为了保证各位股东的股权不被稀释,他们也追投了相应比例的金额。

这下,方维工坊不再只是?单纯的供应商身份,为方维公司服务就名正言顺了。诗怡新成立了生?产部?,安排沈茝去当总监。

工坊的管事和?工人并?不是?全都理解这种调动, 骤然听到什么?“合并?”、“部?门”之类的还?有点慌, 但他们知道现在的老大是?沈茝后,就放心了。

公主伴读,算是?昭华公主身边最高级别的话事人, 他们听伴读的, 伴读听公主的, 那四舍五入还?是?由公主罩着他们,和?以前一样嘛!

至于谢时?序, 他目前还?在外面找世家子弟谈心说话,诗怡计划等他下学期来上学了,再给他安排其他活。

直接让他住在学校,也不用回家了,反正明义殿大得?很。

为了表示自己不会厚此薄彼,没有把他忘了,诗怡还?命人给他送了大暑节礼——她亲手做的晒伏姜。

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将生?姜切片榨汁,与红糖搅拌到一起,装入容器再蒙上纱布,在太阳底下充分晾晒。

喝过伏姜后,人体?内的血管扩张,血液回圈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体?内的病菌、寒气等也会被一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