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节(2 / 3)

加入书签

至变得比朝中重臣更忙。她除了要考虑明面上的朝局动荡, 还要将一部分心思放到千里之外暗流涌动的朔州。

朔州, 朔北城

京中北司的批复已经送到,永乐郡主亲自下令, 令朔州三司全力配合鸾仪卫追查采风使失踪一案,如遇阻挠,允鸾仪卫自行处置。

这话中没有说‘先斩后奏’四个字, 但实际上已经把先斩后奏的权力下放给了鸾仪卫指挥使。

拿到郡主亲自签发的手令之后, 指挥使立刻卸下了所有顾忌,开始大刀阔斧的彻查此事。

鸾仪卫已经随着支离破碎的线索,赶到了五水镇。

他们的思路其实很简单, 景尧途中偶然抓获了俞大勤兄弟, 而俞大勤兄弟最后出没的地点是五水镇附近的山林中, 说明景尧很可能行经五水镇。

恰巧,五水镇附近有景尧的一个联络点,那么合理推断,景尧很可能是从这个联络点动身出发的,即使不是,他也很可能在五水镇附近的联络点驻足停留。

他们运气很好,和景尧有过合作的另一队采风使队长曾经来过景尧位于五水镇附近的联络点。同一州府的采风使之间难以避免地会打交道,采风使工作的危险程度又远远不及潜伏在外的青鸟,所以他们常常互通消息,甚至相互借用安置点。

在采风使队长的带领下,指挥使亲自带人,一路赶到了五水镇外的联络点。

景尧是个做事仔细的人,他设置了不止一个联络点,为了防止联络点的信息泄露,景尧使用天干地支给联络点编了号,对外提起时只说编号不说地址。

五水镇附近的联络点编号是戊未。

戊未所在的地方确实隐蔽,五水镇已经是个很小的镇子了,镇外村落稀稀落落不成气象,戊未甚至没在村落中,而是位于村落远处的一处僻静山脚。

这地方堪称千山鸟飞绝,编号戊未的宅院依山,占据附近高点,从宅院中往远处望去,简直天然占据地利之便,居高临下俯瞰附近通往此处的几条小路,只需要派一个人坐在宅院二楼窗前守着,即使有人尾随而来,也是一望而知,全然不能凭借那些稀疏的荒草藏身。

——以上,是到达戊未之前,采风使队长的描述。

然而等他们真的循着记忆来到戊未所在的那片僻静山野之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不对劲。

那是一种看似毫无破绽,实际上残留在空气之中,隐隐令人汗毛耸立的不安。

等鸾仪卫们谨慎地穿过荒草连绵的小道时,有人轻咦一声:“太干净了!”

这条满是灰尘的小道太‘干净’了,没有足迹、没有马蹄印、没有车辙,没有任何人能留下的痕迹。小路两边那些连绵的荒草已经蔓延开来,长到了路面上。

——以景尧的治下风格,只要这里还有人留守,他的亲信可能会抹掉人行马经的痕迹,但小路上的荒草一定会清理掉。因为蔓延到路面上的荒草会对人和车马造成阻碍,不利于紧急撤离。

景尧就是这么一个心细如发的人,他的亲信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还是说,他的亲信已经撤离了这里,戊未根本没有人留守?

明明还是午时,天色昏黄暗淡,干燥的风里夹杂着粗粝的沙粒,拍打在一众鸾仪卫的脸上。

远处那栋编号为戊未的宅院,在他们眼里也变得怪异起来。

指挥使的面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有个眼力极好,绰号千里眼的鸾仪卫,突然露出了奇怪的神色来,他说:“大人,大门上好像有东西。”

等走到近前,众人齐齐变色。

千里眼说得没错,大门确实有东西。那东西在远处时难以注意到,只有千里眼这样的好眼力,才能在昏黄的天光下看出不对来。

——那是飞溅在门扉上的,星星点点洒落的血迹!

指挥使的判断没错,任凭小路上长满荒草,这确实不是景尧一手带出来的心腹该有的作风。他的心腹亲信之所以没有清理荒草,不是他们懒惰,而是因为他们做不到了。

——整座宅邸里的人,都已经死了。

七月天气炎热,即使是最北方的朔州也不例外。

从大门,到一二进院子,再到院墙边,处处都是干涸发黑的血。无数蚊蝇萦绕在血迹上空,嗡鸣不去。

但这里不止有血迹。

还有零乱的,依稀可辨的激烈打斗后的痕迹,以及已经开始腐烂的,生出蛆虫的尸体。

这一幕无疑是极其可怖又恶心的,鸾仪卫手上沾过很多鲜血,见过甚至杀过很多死人,但他们见到的尸体大多是新鲜的,要他们忍着腐臭的气味,对着这些腐烂生蛆的尸体一一辨认,很多鸾仪卫一方面因同僚遇害而心生不忍,另一方面又难以抑制地露出了反胃的神色。

指挥使的眼眶有些发红。

他是个心如铁石的人,然而现在这些尸体是他好友的下属,也是他的同僚。即使指挥使心肠冷硬,想起故去的景尧,也不由得露出伤感的神色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