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8节(2 / 2)

加入书签

书令,加侍中;以青州刺使郗融为冠军大将军,都督青、兖两州诸军事。”

这份旨意一下,太极殿中更是一片寂静,许久不见一人出声。

终于,谢安出声打破沉默,固辞司徒。王彪之随之出列,对司空坚辞不受。

桓容硬是不点头,圣旨既下,没有更改的道理。

“两位负鼎之臣,于国于民俱有大功!”

一锤定音。

话说到这个份上,谢安和王彪之再推辞,就有不给天子面子,很有些说不过去。

知晓事成定局,谢安和王彪之唯有谢恩领旨,退回队列。

两人之后,郗超拜谢受官。因郗融不在朝中,郗愔代子谢恩。

见到这一幕,谢安和王彪之再看御座上的天子,心情都有些复杂。

郗愔和郗超早有预料,知晓郗氏软化态度,主动递出善意,天子必会有所回报。只是没有料到,回报会如此之大。

侍中为天子近臣,有的时候,甚至能影响天子对局势的判断。

以郗超为侍中,是桓容表明尽释前嫌,欲加以重用。

升郗融为冠军大将军,则是向郗愔做出保证,郗氏主动释放善意,桓容不会翻脸不认人。郗氏在北府军中的地位不会改变,纵然郗愔不在了,只要郗融不犯大错,位置也不会被他人取代。

郗愔十分明白,以郗融的性格和能力,这个品位已到尽头。再向上升未必是好事,还可能为家族带来麻烦。

天子通过圣旨表态,郗氏在北府军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无论陈郡谢氏、琅琊王氏还是太原王氏,至少十年之内,不会寻到机会下手。

十年之后,天子大权在握,他的孙辈也成长起来,高平郗氏是更进一步还是原地踏步,亦或是步向衰落,全看天意如何。

郗愔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亲眼看到那一天。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为家族铺路,为子孙后代埋下善因,盼望能结出善果。

以谢安为司徒,王彪之为司空,既是对两人功劳的肯定,也是对两姓高门的安抚。以两家的聪明,理当能明白天子背后的用意。

何况谢玄和王献之随大军西征,眼界开阔,未必有意北府军。与其强求,不如顺势走下台阶,避免君臣之间生出嫌隙,破坏如今的大好局面。

这样两道旨意,既有安抚又有震慑,群臣一时间想不明白,等到归家之后,仔细商量,总能想得透彻,最终得出答案。

太原王氏未在圣旨之上,却没有任何不满。

王坦之故去之后,族中没有能与谢安和王彪之并列之人,仓促升品并非好事。

这不意味着太原王氏就此被压下一头。

相反,天子巡狩期间,王氏族中有六七名郎君随驾,如今都在边州出仕途,已陆续做出政绩,发展的势头不亚于其他两姓子弟。

郗愔在等,等着族中子弟成长起来,太原王氏又何尝不是。

士族高门树大根深,只要家风不堕,总能培养出人才。到时候,年长者退出朝堂,年轻的郎君旗鼓相当,究竟鹿死谁手,现下都是未知。

朝会结束后,谢安和王彪之同行。

登车之前,恰好见到郗愔和郗超父子联袂走出宫门。

彼此望见之后,当面没说什么,仅是遥对拱手,颔首示意,旋即登上马车。

健仆控缰,骏马打了个响鼻,嗒嗒的马蹄声很快响起。

四辆马车穿过御道,伴着清脆的鞭花,很快调转方向,分别向乌衣巷和青溪里驰去。

太极殿中,桓容独坐片刻,突然一拍木榻,伺候在旁的宦者顿时一个激灵。

“陛下?”

“无事。”桓容摆摆手,遣退宦者宫婢,亲手铺开绢布,提笔写成一封短信。

殿门推开,宦者正不明所以,桓容已大步走出,前往南康公主和李夫人居住的长乐宫,打算借鹁鸽一用。

见不到面,不代表不能写信。

找不到秦璟没关系,西海郡跑不掉,听说秦玚驻守在此处,以彼此的“盟约”关系,代送一封书信总是无妨。

书信的内容十分简单,桓容可以保证,除了他和秦璟,没人能够看得明白。

至于秦璟收到信后,会不会和他一起暴躁……桓容耸耸肩膀,暴躁也好,正和他意。

没道理两个人吃素,只有他一个人睡不好觉!

书信

长乐宫中,宦者小心抬进两只木笼, 行动间放轻脚步, 隐隐有些紧张, 额头沁出几粒汗珠。

笼门由上方打开,两只灰白皮毛、身上点缀黑色斑纹的小雪豹竖起颈毛, 大声嘶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