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节(2 / 3)

加入书签

隔时间太长,但是后面这两位,肯定不是在金水桥下遇害的。”

展昭顿了一顿,又道:“桥下也无猫经过的痕迹。”

包拯叹了口气,“这便是第二个疑点了。”

他抽了两叠供词出来,“这两人为何要将嫌疑引到小王爷的猫身上。”

公孙策接着道:“三十四个人里,有三十二个都是说没看见,或者不知道。就只有这两个,供词里说了是猫抓的痕迹,又暗示了宫里只有一个人养的猫能自由的活动。”

展昭拿起供词看了看,“一个是搬运第一具尸体的,一个是看见第二具尸体的。”

“这便联系到了小王爷身上。”包拯语气有些沉重。

“但是小王爷又说第一具尸体脸上的伤疤不是猫抓的。”公孙策接道:“而且学生也去看了第二具和第三具尸体,伤口尖利,大小的确像是猫抓出来的。”

“可惜第一具尸体已经被烧了……”包拯叹了口气,“展护卫,公孙先生,再随本府去宫里一趟。”

再次进宫

出了开封府,包拯三人往宫里走去。

走了没两步,包拯的脚步慢了下来,连带后面跟着的两人也止步了。

“大人可是想到些什么?”

包拯点了点头,展昭和公孙策两个从他身后走了他身边,包拯一边缓步前进,一边道:“我们看了后来的两具尸体,又审问了相关人等……”

他略微顿了顿,道:“第一具尸体,小王爷说她脸上不是猫抓的,搬尸体的太监说是猫抓的,但是尸体已经被烧毁,一点证据都没留下。”

公孙策和展昭两个都点了点头。

包拯继续道:“第二具尸体,最先看见尸体的那名太监的证词,仵作的证词,还有本府亲眼所见,的确像是猫抓的。”

“还有第三具尸体,处理尸体的宫人都说没注意,不敢看,但是尸体上的痕迹的确是像猫那么大小的动物利爪所留。”

包拯停下脚步,看着公孙策问道:“公孙先生想到什么?”

公孙策脸色略显沉重,沉思片刻又阻止了言语,慢慢道:“学生想到两种可能。”

“若小王爷说的是真的,那么第一个宫女和后面两个宫女的死因不同。”

展昭点头,他也是同样的想法。

包拯嗯了一声,道:“请先生继续。”

“可是关于第一具尸体的证词并不相同,所以……小王爷和太监里必有一人说谎。”

展昭若有所思,包拯又问:“展护卫行走江湖多年,见多识广,可有什么想法?”

展昭道:“金水桥下展某曾查探过,半点痕迹也无,所以这三人都是在别处死的,然后被抛于金水桥下。”

包拯给他一个继续说的眼神。

展昭回忆了一遍他跟小王爷的两次见面,又道:“小王爷彬彬有礼,目光清澈明晰,倒是不像大奸大恶之人。况且——”展昭顿住了,他原本想说,况且小王爷多半是下任皇帝,他完全没必要去杀害宫女。

不过展昭想起他入开封府的时候,公孙先生曾私底下跟他说过,要谨言慎行,特别是皇宫先关事宜,少开口。

所以展昭换了个说法,“况且小王爷身边必定有许多人跟着。”展昭摇了摇头,“小王爷如何能避开这许多人下手呢?”

展昭回想他跟小王爷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那只白猫……通体雪白,毛发丝毫不乱,若真是这只猫抓的,为何爪子上一点痕迹都没有,别说血迹了,连泥土的痕迹都没有。

一看就是养在宫里的家猫,打理的很是干净。

况且展昭也不认为以他的眼力,能放过一星半点的蛛丝马迹。

展昭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跟包拯说的。

包拯也觉得他说得言之有理,问道:“公孙先生,你可还记得这两名太监是何人手下?”

公孙策回想片刻,“头一名太监在御花园里看门,第二位……是净妃宫里的。”

“净妃……”包拯缓缓道,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废后事件他也算是参与其中,若是净妃的人……她跟张贵妃一脉的确是……

包拯摇了摇头,不管怎么说,现如今供词里诸多破绽,还是要再次询问为妙。只是他倒是没想到,展护卫跟公主不过加了两次面,就对她评价如此之高。

不过看着展昭一本正经,又格外严肃的样子,他应该是知道陛下只有一名皇子的事实吧。

包拯三人进了宫,那边昭晴殿里,杨和安正在垂首立在赵碧嘉面前,道:“传言愈演愈烈,今日我甚至还听人说这是狸猫回来复仇的。”

赵碧嘉看他一眼,她听出杨和安语气里有隐瞒之意。

果真,得了赵碧嘉的眼神,杨和安头越发的低了,小声道:“宫里盛传,公主是狸猫变的。”

“哼,无稽之谈!”听着这等诬陷,赵碧嘉虽觉得滑稽,但是不免也动了几分怒气。

“都是谁说的?”虽然生气,不过声音还是像平常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