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节(1 / 6)

加入书签

就在唐枫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自己府上的侍卫便将两位夫人的书信送来了。看了两人信里所写的意思后,唐枫心中大为感动,没想到最后能帮自己的居然是两个妻子。如此看来,家有贤妻,夫无横祸的这句古语还是正确的。

少了这点担心,唐枫便开始寻思着那把自己有不臣之心的言论传播开来的人的真实身份了。从锦衣卫的探子那得来的消息看,这些言论最开始是起于民间,那就可以排除朝中那些和自己一直都着矛盾的大人们了。以这些人的手段和脾气,不会将事情通过百姓之口传播的,那毕竟是朝廷的体面,而且对民心的稳固也很是不利。那锦衣卫方面就成了唐枫着重怀疑的对象,可是在思索之下,他也否定了这个看法。

骆养性现在实力大损,根本没有这么大的能量指使大批人来做这些事情,而且还不被人察觉。至于吕岸,他一直都被自己所监视着,从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他依旧只是置身事外,只想着从中得利,还不敢真个和自己为敌。那会是什么人,又为的什么呢?

终于,唐枫想到了当日的范文程,在自己羞辱了他后,这人就曾露出了怨恨之色。现在想来,历史上的袁崇焕不就是因为金人的反间计而最终落得个千刀万剐的下场的吗?现在虽然人变了,但金人在久攻此城不下的情况下,一定会玩出什么把戏来的。

有了这种认识后,唐枫再往前找,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金人当然不可能在朝廷里有什么助力,所以他们才会将事情从民间先挑起来。而且这种在民间制造舆论,指出某名握有兵权的大将对朝廷怀有异心的做法也和自己曾看过的《三国演义》中的某些情节很是相似。以金人汉人兵法的陌生,以及将三国当成是最高机密的兵书这一条来看,的确很象是他们做下的。

不管是不是,唐枫都打算要反击了。对金人国内的情况,唐枫在早就混入其中的锦衣卫密探的报告下都掌握了,知道金人内部一直没有安定下来。虽然这次多尔衮带了八万大军征辽东,可皇太极对他也并不放心。既然如此,自己当然就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所以当即,唐枫就以信鸽给远在沈阳城的锦衣密探们发去了一道指令,让他们在当地放出风声去,说是睿亲王多尔衮心怀不轨,将在取下宁远后杀回金国夺取汗位。

另外,唐枫又命人取下了城头自己的旗号,并让将士们表现出懈怠的模样,以诱使金人上当。既然他们用了这个计策,就一定会时刻注意宁远城中的一切举动,这或许就是金人这几日来没有全力攻城的原因所在,他们在等着明军因唐枫的离开或是问罪而内部崩溃。到那个时候,他们再出大军攻城,自然就事半而功倍了。

既然对方怀着这样的目的,唐枫自然不会放过使他们大意的机会了。只要让他们错认为城中有变,多尔衮势必会全力攻城,而没有半点防备的他们,一定会中了自己的计策。

果然,在两日后,发现城中变化的金军开始了大规模的集结,剩余的六万多人开始在多尔衮的调动下,向着宁远发起最大的攻势了……

将计就计

在得到北京方面的人传来消息,说那离间唐枫和朝廷的计策得到顺利施行,而且现在京城中还有许多人帮着推波助澜后,多尔衮就时刻注意着宁远城头的变化。几日之后,宁远城果然大变了样,不但取下了原先高挂在明字大旗旁的安平侯和蓟辽总督的旗帜,而且那些守城的将士们看上去也变得心不在焉的,这让他认定了自己的反间计已成功,唐枫即便还没有离开宁远,也已丢了指挥大权。

机不可失,趁着明军现在因为唐枫被罢免一事而士气低落的时候,多尔衮就决定再次攻城。可是在调兵的时候,范文程却说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王爷,虽然表面上看来明军确实已无斗志,可是也不能不防这是他们的一个陷阱哪。这个叫唐枫的行事往往出人意料,连臣这个使者都敢侮辱,难保他不是借此次的事情用计。”

多尔衮看了看远处的宁远城,沉思了一阵后道:“范先生说的是,这的确有可能是明军设下的一个陷阱,但是更可能是一个机会。以汉人的习惯来说,那些朝廷里的文官和皇帝对手握军权的武将向来是信不过的,宋时的岳飞,我们之前的对手孙承宗和袁崇焕不都是这样丢官或丢命的吗?现在这个唐枫还带了一个侯爷的身份,更容易为汉人当权者猜忌,所以我以为十有八九他是已经控制不了宁远的兵马了。”

范文程仔细想想,也觉得多尔衮说的在理,以汉人长久以来的表现,他们的确会做出阵前换帅的举措,而且这反间计还是自己所设,应该能成功。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里依然难以完全安下来。

多尔衮看他这样,便又道:“先生,其实我这么决定也不全是因为明军的改变,其实我们也实在是拖不起了。我大金这些年来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连年的天灾使得牛羊锐减,而粮食方面也是少了许多,这次我们正是为了夺取明国的粮食和财富才进军的辽东。现在拖了这么久,不但没能给大金带来实际的好处,而且还耗费了大量的粮食,只怕我大金也快吃不消了。而且大汗派了你来,还有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