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节(2 / 3)

加入书签

,娇娥和众位夫人挑了许多地方,都被他一一否决了。

无他,县令夫人是第二大吗,林天觉得自家小夫人要为县里的绣学忙碌,自然这绣学的位置也要紧挨着县衙才好。

一来方便娇娥,不要在路途上累着了。

二来方便县令去看看夫人。

最后还是李功曹揣摩清楚了林天的想法,特特在县衙的斜对门处办了绣学。

林县令这才点头同意。

林夫人有多尊贵,平陵县的夫人通过这件事再一次心领神会。

接着娇娥拿出从太守夫人那里求来的张太守的墨宝,县里的夫人们知道太守夫人愿意做绣学的学长,张太守还亲自为绣学题名,个个都像是喝了百年的参汤一般,劲头十足地奔波了起来。

林天立即叫李功曹带人将张太守的题名镌刻在门匾上,漆上了朱漆。

各个里的啬夫们到处宣扬着绣学的好处,众人心思浮动,都等着绣学开学。

绣学开学那一日,尚万年请了百戏过来表演,县里的百姓甚少有机会能看见这个,都伸长了脖子在看那些艺人口中喷火,举鼎,在绳索上来回走动,不时叫好。

热闹过完了,林县令又当众做了篇《绣娘赋》,为了这首赋林县令不晓得让县令夫人嘲谑了多少回。

林天小学还没有读完,日常接触的都是些《孝经》、《论语》,那有那么多的文采学骚人墨客。

挤了好几日,方拟出这么个。

县里县学的老夫子都有些听不下去了,但这林大人正在做的又是这般对县民们好的事,谁也不会白目到跳出来说县令大人这赋做的太烂。

一众百姓大多连自家的名字都认不全,听着林天抑扬顿挫地念着,只觉得好听,众人都不做声,等到林县令将《绣娘赋》念完,全都齐声叫好,随着几声爆竹响,绣学算是正式开学了。

早都急的不得了的妇人们拥进绣学报名,将案几都挤翻了。

来报名的学生比预计的多了几十人,娇娥算算怕应付不来,连忙截止了,就这样还有人想要加进来报名,只好都推到了下一批。

报上名了的喜笑颜开,没有报上名的垂头丧气,只恨自己腿短,没有跑到前面去。

娇娥和洛嬷嬷自从绣学开学之后,将大半的身心都放在了上面,林天一方面得意于娇娥如此聪颖能干,一方面又失落于小夫人日日忙着平陵县的大事,把他忘在了一边。

洛嬷嬷亲自督导上课,检查绣样,娇娥则教他们画绣样,绣一些精巧的小物件,好拿去换钱。

林立隔一段时间就派人过来收一次,给这些妇人们几个钱。

这几个钱对于世家夫人们不算什么,对于这些妇人们却是精贵的很,有个这些,她们就可以买入冬的棉絮,可以将屋子里漏风的门窗修好,或者可以买一些肉给孩子吃。

总而言之,这一点小小的所得,能让妇人们的家里生活得到改善,妇人们在家里的地位也迅速得到了提升。

有更多人的想到绣学来,在绣学里的又极力的想多学点,想多挣点钱。

世家夫人们隔一阵子围着娇娥开个会,听一听绣学的进展,有些积极些的,譬如李夫人和尚夫人都在绣学里担任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洛嬷嬷满面春风,瞧着都比以前精神了许多倍。

娇娥私下里说:“嬷嬷就喜欢教人,比做什么都上心。”

林天道:“你还不是一样,心里眼里都只是个绣样。”

转眼天气更加的冷了,娇娥点了点从世家夫人们那里筹来的钱,打算放一部分出去让那些过分拮据的人家过冬,日后就从绣品里赚的钱慢慢的扣除。

这个法子让许多穷人感激涕零,自发为娇娥立了个生祠。

林天有些眼馋,忿忿道:“我才是平陵县的父母官呢,没有我娶了你,他们才没有机会享这个福分呢。”

娇娥只是偷笑,不理他。

林天在外面转了转,有了主意,将县里库存多出来的钱也微微的放了一些出去,李功曹揣摩着心意,让那些人在娇娥的身边也立了林天的生祠。

林天这才心满意足。

为了讨好小夫人,林天经常在和李功曹讨论县政的时候,立一张屏风,谁都不说,但谁都知道,这屏风的背后坐着的是谁。

娇娥闲下来会问林天平陵县的县务,偶尔还会议论两句,夫妻二人感情好的没法形容,李功曹本来就经常给李夫人说这些,见上官这样,也学着在家里培养起李夫人来,时间长了,更体会到夫妻一心的好处来。

可夫妻之间,除了甜蜜还是有磕绊的。

林天一直心里有些怨念,娇娥关心外面的事情越多,就越少有时间陪他哄他,作为夫君,自然希望在娇娥的心中自己才是第一位的。

眼看快要入冬,县衙里已经没有什么大事,忙完了秋射考核之后,林天就闲了下来,日日陪着娇娥闲坐。

“娇娥……”林天看着灯下还在画绣样的娇娥,唤道:“等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