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黄粱棋局(2 / 3)
界,演技过人者比比皆是,但偏偏这何不语不是,他本来便是如此,心性也是这样。
“此人若是著书立传,也许便能流芳千古。若是开馆收徒,也许便是一代大儒。若是出仕入朝,便是治国能臣……”
云苏不得不感慨,这何不语明明只是个凡夫俗子,但却是人中龙凤一般的存在,做什么都能出一番大名堂,而且运气极好,有时候甚至自己什么都不做,便能好运送上门来。
比如,在渔阳书院门口随意一站,心头觉得应该出来转转透透气,便遇到了云苏。
这样的人,在这方大世界的典籍中,大概每过数百年就有那么一两位,而在古中国历史上,也是每朝大约都能出一位,没有一个人是凡庸之辈。
“先生过奖了,正是因为享尽了百般亲情,如今才更加为难。小姑姑和小姑父待我如己出,可我叔父也是视我如嫡长一般,连我几位堂妹和许多族人都隐有嫉妒和不满。”
云苏暗忖,难怪柴进想要过继你到柴家,被何家人一致反对,这放了任何大家族,也不可能答应。
何家不是简单地看重这位解元,怕是完全当成了下一任的何家顶梁柱一般来对待,培养。
何不语继续说道:
“叔父先前派我回来,便是让我去见我小姑姑,让她务必约束我姑父,安心坐镇江州,不要在三王争位这样的大变之际,做出一些错事来。
为防万一,叔父还将传国龙符交给我,并且派了许多高手相助,如果我姑父行差踏错,便收了他兵权。”
“都说这皇家无亲情,你这位叔父看来也是关键时刻可以大义灭亲之辈啊。”云苏看似在点评何濡明,语气却是比较佩服,这何濡明为了大成安危,真是连自己妹夫都不放过,一起算进去了。
有田化那样的先天高手在,如果柴进真的被三方势力收买了,要抓了柴进几乎是易如反掌,何不语又带着传国龙符,再加上镇守江州的大军中不少将领也是何家嫡系,便能确保无恙。
“叔父一心为国,手段虽然多了些,但也未曾想过要伤害小姑父。”
何不语长叹一声,说道:“只是如今,小姑父接了兵部调令,满朝文武一致要求他北上。”
云苏却是已经听说了上京城的事情,戴天澜死后,西征军不但没有作鸟兽散,或者被兵部接管,反而继续坐镇城外,以李胤之为首,说是要继承大帅遗愿,守着上京城,让满朝文武慢慢商量谁当皇帝。
许多文人才子,不下数百人,大年也不过了,四面八方赶来,大雪天地蹲在西征军的军营外面,哭天抢地的,让西征军千万不能重蹈长寿宫覆辙,不要助纣为虐,否则大家便一起绝食自尽,让天下人警醒。
这一次,有了这些读书人加入进来,西征军十万兵马更加的油盐不进,连皇城都接管了,把禁军缴了军械,勒令解散。
满朝文武起初以为西征军要造反,结果西征军不但不造反,反而秋毫无犯,还催着他们商议新君之事,除了三天两头去兵部催粮饷,其他便再也没有什么僭越之举。
这新君怎么可能是一两天就选出来的,满朝文武需要慢慢梳理宗室,沿着皇室血脉去找人,这就又涉及到了更多的分歧。
偏偏元灵帝自己没有多少子嗣就算了,皇兄早夭,皇弟疯了,皇妹远嫁北澹国,皇妹倒是在北澹国当上了皇后,还生了不少王子。
有大臣提出不如从北澹国迎回一位王子,继承大统,结果被群臣暴揍了一顿,此事便作罢了。
西征军赖着不走,又不听兵部调遣,无奈之下,满朝文武一合计,就让柴进领军北上,为了堵住何濡明的嘴,文武百官还写了一封陈情信给他,把他坐镇边关的重要性胡吹海夸了一番,然后才解释了一下,为何调柴进北上。
“关于北上这件事,叔父和小姑父起了巨大的分歧,叔父认为何家人只要不进京,便能保天下平安,谁也不敢真正乱起来,而且京城还有十万忠心耿耿的西征军驻防,又有天下士子和大儒们赶去维护公正,让他找个借口推辞。
叔父觉得小姑父领兵进京,既容易和西征大军起了罅隙,也可能影响到文武百官挑选新君,所以坚决反对。”
何濡明认为不应该进京,柴进的想法却恰恰相反,他觉得在这种敏感的时刻,何濡明坐镇边关就不说了,自己在江州如果不听兵部调令,很容易让人觉得何家或者自己是不是有篡位谋反之心。
而且,有了长寿宫惨案的教训在,他也对西征大军无法完全放心,如果戴天澜还活着还好,如今死了,时间久了,西征大军还能不能保持公正,不被人收买,不偏袒任何一方,没人敢保证。
而且,长寿宫惨案让柴进明白了一个道理,关键时刻,那些满朝文武不一定能办好事情,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让诸多势力有了可以暗箱操作的机会,甚至有可能引发新的祸事。
于是,他执意挥师北上,大年三十就出发了,坐船,算算时日,还有两天就到京城了。
“你在这件事情上有困惑?”
↑返回顶部↑